罗素谈生活的意义
作为一个哲学家,罗素对人生的意义有着深刻的思索。他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提到:“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可见,在罗素看来,一个人人生意义的差别就体现在他对待爱情、知识和人类苦难不同的态度上。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
清流润大地 流浪击长空
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说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我想这三种感情也贯穿着艾芜的一生,激情出走是反对包办婚姻、学而不得,更深层可能也是对真挚爱情的渴望和更广阔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一点体现在艾芜作品《南行记...
从农村小伙到上市公司高级合伙人,董宇辉告诉我们:读书真能让人...
一次,老师介绍他去给外宾当导游,当走到大雁塔下唐僧那个铜像时,董宇辉就从唐僧取经一路的艰辛和肩负的使命讲到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讲到激动之处,他手舞足蹈语无伦次,结果回头一看,那个外宾在哗哗流眼泪。“那是一个农村出身、一直很自卑、尝试在大学里寻找自我、探清人生未来方向的年轻人,第一次用自己的...
跟着名家学写作丨《我为什么而活着》带你领略随笔绽放的思想光芒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作者是伯特兰·罗素。罗素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赏析前先附上全文,如下:文章很短,不足六百字,却无处不绽放着思想的光芒。接下来对文章做一下赏析:一,从文章结构来分析。
初二课文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被举报了,家长称其宣扬爱情
有时候挺着急的,这样的家长怎么教育得好孩子呢。小朋友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即他们首先是人。爱情可以很美好,在文章里是与对知识的渴求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同等分量的,在现实生活里也这样存在着。甚至随着年龄增长,爱人求知同理心的感知每况愈下。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有的家长致力于制造割裂感,即与真实的生活...
美文丨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美文丨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伯特兰·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
一份永不过时的思想遗产——纪念罗素诞辰一百五十年
罗素不仅度过了漫长的一生,而且过得不是浑浑噩噩、虚度年华、如同嚼蜡,而是丰富多彩、著作等身、广受尊敬。他真实可信的《罗素自传》的极简序言《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第一句,对自己的一生有过精辟的概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罗素回答为何而活的三进阶:选择怎样的层次,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但最让我们熟知的,还是他用哲学家的眼光,表达对活着的日常化理解: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说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就是我的...
以逻辑探求真理,以爱激励生活|罗素逝世50周年
2020年,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1872-1970)逝世50周年,也是其来华访问100周年。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了纪念伯特兰·罗素逝世50周年专题《以逻辑探求真理,以爱激励生活》。撰文|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对大多数人而言,罗素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的名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被选入中国语文课本,...
多次为中国发声 罗素:一生寻求关于幸福的主题
而近年来,罗素的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还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这也让更多人在少年时就接触到了这个伟大的灵魂。而罗素的中国情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早在1920年代,罗素就曾经访问中国,并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中国问题》,其中很多关于中国未来如何发展的设想,在现在看来仍然是十分有意义的。早在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