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才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才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才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四川在线)
“大学”之道是什么?听听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弟子怎么讲……
“在止于至善”,在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明明德尽善尽美,亲民也做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的宗旨就是教导做人,要先把人做好。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是教做人,从心性修养开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美珈职院一直以来重视国学教育,学生每天背诵国学经典,名誉校长萧永瑞女士经常给学生们...
不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荣光 奋力书写强国有我、挺膺担当的青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经典《大学》开篇明确了“大学”的宗义。新时代的大学,更是为同学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成长沃土。我们不难发现,近现代很多杰出的大科学家、令人敬仰的大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纵横文理、心忧天下的智者。我校近代力学系首任系主任钱学森先生在大学期间广泛阅读哲学、...
校长杜江峰在2024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涵养高尚完美的德性,是大学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社会文明如何进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都是对人才的社会共识与时代要求,德性修养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成就事业的基石。青年一代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种种困境与挑战。面对...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滋养中完善道德品格
《大学》开篇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明明德”是让自身本有的光明德行显露出来,“亲民”便是用这样的德行来影响人,显示君子之德对他人的浸润与改变,“至善”是“居仁由义”的境界。“大学之道”的根本就是立德立身之学,而非某种专业、特定知识的学习。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光明日报-光明网
高校承担着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使命任务,应利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立德”思想,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实现立德的育人目标关键在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大学生的...
王树国那些金句诠释大学之大
《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追求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中,用教育指导人心、塑造社会。事实上,在当今这个时代中,让人敬仰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很多:拿命办学40年、用知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退居二线后拒绝民办中学的百万年薪,选择到贵州义务支教的“时代楷模”陈立群;...
如何学懂儒家?学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先从《大学》入手?
来看第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为我们针对的是初学者,所以就不会再每一个字都去做重点的讲解。比如《大学》的"大"字,如果展开来讲,也能讲很多,但是不适合初学者,所以不重点展开讲。但是这个"学"字,还是要提一下,儒家是很注重"学"字的。《论语》的开篇就是“学而篇”,所以“学...
儒学研究 | 翟奎凤:论杨简、陆九渊对《大学》的批判与肯定
《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句话被后人概况为“三纲领”。杨简对“明明德”“亲民”谈论较少,对“止于至善”及后面所说“知止而后有定”“为人君止于仁”句中论“止”的语句则多有具体批判。《大学》说:“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鲍鹏山来镇江讲述“大人之学”
鲍鹏山从《大学》中的核心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起。原来,大学之道,在于弘扬每个人内心的高贵,在于人类自身的改造,而其最高境界,乃是至善!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成人。不是为了一己谋生,而是要为天下人谋生。谋天下太平,争人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