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认为:中国没有形式逻辑学,道理何在?
公孙龙子算是名家的大师了,他论”白马非马“,讲得也不是纯逻辑形式,而是认识论,落脚点还是为君王正名。公孙龙是赵平原君门下的食客,平原君解邯郸之围有功,公孙龙却反对封赏;因为解邯郸之围不是哪一个努力的结果,白马不等于马,平原君有功也不等于可以以其白而自居为马,贪天下之功。公孙龙辩得是逻辑学...
“中西的名、实与逻辑学”
类名一方面可对应“类”,这里“类”即一种依据“形”而对“物”划分而成的等价类,例如“马”,在类之间存在母类和子类关系,子类相当于在母类中进一步划分而成的下一级等价类,例如“马”和“白马”,子类的差异在母类中暂时隐藏起来。另一方面类名可对应“指”,即等价类中的代表元,指不是类,但作为类的“...
白马非马终极解读,诡辩大师公孙龙,是如何对线诸子百家的?
意思是“马”是对事物“形”方面的规定,“白”是对事物“色”方面的规定,对事物形状方面的规定和对事物颜色方面的规定固然是不同的,因此白马与马是不同的。针对“白马非马”的问题,公孙龙继续解释:“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如有马而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
爱因斯坦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形式逻辑学,这话没错
公孙龙子算是名家的大师了,他论”白马非马“,讲得也不是纯逻辑形式,而是认识论,落脚点还是为君王正名。公孙龙是赵平原君门下的食客,平原君解邯郸之围有功,公孙龙却反对封赏;因为解邯郸之围不是哪一个人努力的结果,白马不等于马,平原君有功也不等于可以以其白而自居为马,贪天下之功。公孙龙辩的是逻辑...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
它不是指一般的虚假、错误、荒谬的认识、命题或理论,而是指推理或论证过程中所犯的逻辑错误。“谬误”一词广泛存在于中外学者的著作中,汉代王充《论衡·答佞》有:“聪明有蔽塞,推行有谬误,今以是者为贤,非者为佞,殆不得贤之实乎?”“谬误”一词在西方逻辑学的著作中出现也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逻辑学...
在真理与逻辑之间——严复译词与日本译词的比较
先秦名辨之学,类似于古希腊智者的辩论术和修辞学,富于批判性和解构性,旨在批判一切人们习以为常的常识,解构所有已然固化的观念体系,然其弊,则流于好辩,使知识在诡辩中,失去确定性,如“白马非马”之类,而逻辑学正相反,要克服诡辩,建构确定性的知识体系——“是其所是”,一如亚里士多德之于古希腊智者,先秦名学...
何新逻辑学研究:论“白马非马”论(1)
“白马是马”这个命题,在日常经验上似乎是正确的,毋庸置疑;在语用学上也是有效的。但以传统逻辑的观点看,其意义是模糊的,因为这个命题的判断涉及对于逻辑同一律的解释(黑格尔曾指出“特殊是普遍”这类命题是有违逻辑同一律的)。若以现代逻辑(符号逻辑、指号学)和语义学的观点看,则“白马是马”这个命题形式也是...
中国孩子最缺少的一门课--逻辑学
而我们今天讲的是语文的集合,也叫做语言的集合,所以也叫做形式逻辑学。在古代有个叫公孙龙的人提出一个逻辑问题,叫做“白马非马”。我们用集合来看问题。马放在一个集合,马里面有斑马,有黑马,有棕色的马,这说明马的集合里面包含白马的集合,白马是属于马这个集合。
“白马非马”何解?就是被公孙龙忽悠了
从心理学角度讲,“白马”的称谓在普遍认知里暗示出它与“马”的联系,而“非马”的判断则违背逻辑惯性,从而使常识和理性判断产生逻辑矛盾。而且词语本身读来耳目一新,易记顺口,而且还有哲学韵味,能一定程度上显示运用者有思考的倾向,所以就成为一个著名的诡辩哲学命题固定了下来且流传开来,实质上是哲学中逻辑...
诸子百家之名家的没落,中国本土逻辑学后继无人成为绝响
尤其是儒家和法家,对政治更好的解读,对法律更好的规范,这对于中国的未来所产生的影响将是改天换地的。但是,我们古人都没有意识到名家思想的重要性,就连庄子、荀子这样的大师都只看到名家的诡辩而没有看到逻辑的关系,白白错过两千年的发展机会,直到西学东渐,逻辑学进入中国,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