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创作,在“似”与“不似”间寻找美
宋代文豪苏东坡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此诗句体现了他“不求形似、但求意境”的绘画理念。近代画家也不乏对物象写意的高论,如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黄宾虹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
国画的大写意“大”在哪?它与小写意的区别不同又在哪!
“形象”与“意境”的智慧把握也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只有对物象有深刻的认识和具体的感受,才能产生出“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这后来被齐白石概括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就会忘记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情感,不能把自己对物象最真实的感受画出来。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精神之大大写意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有其...
李苦禅写意精神对当代写意画的启示
此外,他还谨记齐白石的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注重写意,但也从未放弃对形的把握,以写生为本,意象为要,打好基础才能不断向上建构,延伸出更多意境的传达。李苦禅在空间构成、笔墨设色和造型样式上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范式,他作画更为得心应手;对写生的重视让他心中有形,作画...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齐白石画中寻四季
齐白石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画论思想,在工笔与写意的关系上,他认为,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写,非偶然可得也。数字科技打造曼妙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此次特展中以齐白石的水墨画为基础,将展览内容与...
“识心见性”“于相而离相”
”屠隆在《画笺》中说:“赵昌意在似,徐熙意在不似,非高于画者,不能以似不似第其高远。”清初石涛题画云:“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又云:“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现代齐白石云:“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还在一幅《...
从“天然去雕饰”到当代表达,冀少峰、鲁虹做客“名家论坛”纵论...
冀少峰表示,中国雕塑想要追求的一种境界是“天然去雕饰”,这一点在中国书画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齐白石所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雕刻与原料的浑然天成之感正如绘画中的“写意”。用东方风格传递东方意境谈及正在讲座举办地合美术馆展出的“李象群艺术展”,两位主讲人回顾...
胸中丘壑,更像是中国山水画的情绪基因
近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就曾直言,中国山水画“不与照相机争峰”,所以中国画虽然有山有水,但又不是简单的山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由于作画者的文人特质,于是常常自带诗性,所以,“中国山水画中有‘话’,画中有诗”,这种诗性往往会浸润作画者的个人情绪与情怀。
大写意在岭南 | 许敦平
9.问:哪些对大写意艺术创作有影响的观念让您印象尤为深刻?许敦平:诸如:倪瓒“聊写胸中逸气耳”;苏东坡《净因院画记》常形常理之辨;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等。10.问:最近,中央美院老校长靳尚谊先生在观展时感叹:怎么都是工笔画,难道大写意完了吗?对此,您有何感想。
12 美术大观
此诗句体现了他"不求形似,但求意境"的绘画理念.近代画家也不乏对物象写意的高论,如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黄宾虹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古往今来...
齐白石的蜕变(七)
胡佩衡写道:“(齐白石)80岁以后的虾,才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得来不易,三番五次地改变,把虾的次要部分的删除和重要特征的夸张,使得虾的形象更突出了,也感觉更精彩了。从白石老人画虾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达到这样的‘妙’处,正如老人所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