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
我们认为,不管从历史上讲,还是从逻辑上讲,都是先有物质世界,后有实践,实践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相反。未知物质世界与已知物质世界之间的区别只是未知与已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实践与意识为转移的。我们只能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
方延明|传播与人类活动的辩证法——兼论大众传播的主客体间性
《传播学简史》指出:“传播学概念提出的问题和传播现象本身一样多,各种概念还引发了大量的争论……传播学的每个学派或理论与其他理论定义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对立。每个学派还包含很多不同的流派,远不像‘学派’这个词所表示的那样统一。”集权主义是西方一种较早的传播理论,强调报刊等媒体要受国家政府机构制约,受到严密...
【理响中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唯物史观根据
唯物史观指明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写道:“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表述明确阐述了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决定性与制约性作用,物质生活是理解精神生活的事实起点与逻辑起点。物质文明也为精神文明提供了物质前提和现实条...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形态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关于文明一词的定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简单说,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不断进步的状态以及所达到的较高水平,标志人类社会进步程度、精神积淀和开化状态。文明具有历史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力量。...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唯物史观根据
列宁曾进一步强调,没有丰富的知识、技术和文化就不能建成共产主义,鲜明突出了精神文明在实践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总之,在唯物史观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具有相辅相成、互促发展的关系,片面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精神文明,将背离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规律,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它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
齐泽克:数字神
索洛维约夫指责西方哲学忽视了物质的宇宙生命,片面地发展纯粹的概念思考,他按照古老的新柏拉图主义、灵知主义和神秘主义传统,把世界的物质性和女性本原联系起来,并把那个本原称作“索菲娅”(sophia,智慧)。在这里,他指的是晚期谢林(F.Schelling)《启示哲学》中所说的“Welt-mutter——世界母亲,未来创造的实质”,她...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它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世界上是否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有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
罗荣渠丨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
……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渊源来自列宁。早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初,列宁就提出了“...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为条件、辩证统一。列宁曾强调,没有丰富的知识、技术和文化就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建设物质文明,而且也要建设精神文明,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