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李扬:加大AI教育和技能培训投资 让公众理解AI、和AI共生
第一是要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资,培养自主高效的学习者,让公众不惧怕人工智能,要理解AI,和AI亲近,和AI共生,让普通人跟上时代的变化。第二是要设计合理的制度,使通过使用新技术而获得超额利润的公司将收益与社会分享,让更多普通大众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富。第三是防止少数公司垄断市场,鼓励高科技市场展开竞争...
对话广西柳州铁一中学校长龙玫:让优质教育走向“共生”
共生教育是在传承柳州铁一中学的育人理念中发展的——既回望历史、立足当下,又展望未来、改革创新,不断进行探索实践——1996年责任教育关注学生思想素质;2005年人文教育关注学生人文修养;2010年生本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差异;2015年全人教育关注学生核心素养;2020年共生教育关注学生持续发展……此外,从时间的坐标上看,共生教...
全面准确理解《决定》的思想指引
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只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才能建设美丽中国、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决定》在第47至49条围绕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
胡康| 人媒共生中的时间与记忆:论斯蒂格勒的媒介思想及其在数智...
在人媒共生的关系中,传统的“主-客”人媒对立状态得到缓解,功能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取向被重新审视,人与媒介的交互作用不仅影响了我们对时间和记忆的感知,也丰富了我们对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当然,本文所提出的以“人媒共生”为中心的斯氏思想只是基于其中青年生命阶段的思考,随着数字智能媒介技术的诞生,斯氏后期也...
中华文明“包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生传播意蕴
包容性不仅是理解中华文明特性的关键点,也是把握本土传播智慧的着手处。从共生传播的视域来看,我们甚至可以将包括“包容性”在内的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归纳为“共生性”。和平性确立了以和为贵、对话沟通的交往气质;包容性体现了在交流过程中对差异和冲突的理解与化解;统一性高扬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思维;创新性...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
原标题: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
我理解的自然教育:从看见一棵树,到走进一片森林
这样一块不大的地方,就有如此丰富的生态之网,物种间形成了共生、食物链、庇护所等各种关系。我以前也参加过一些自然观察活动,大多数是一只只、一种种地看和辨认,没有像这样以关系和生态为指向。着眼于“关系”后,我一下子不焦虑了。生态网虽然更复杂,也不如认识单个物种那样有清晰的获得感,但它是结实的、...
理论观察 【理响中国】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新的文化使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明形态共同发展的,是具有世界视野的共生性的文明,必将为人类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董亚平)
【科技强国有我】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征
“高质量”表现为: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不可忽视的是,传统工业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着人口爆炸、资源枯竭、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全球性问题,对地...
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双重意义
例如,汲取“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思想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汲取“道并行而不相悖”“求同存异”等思想理念来倡导各种不同文明互鉴共存;汲取“天下大同”“亲仁善邻”等思想理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而今,这些带有鲜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印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