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文化之地理背景
第二:在小环境里产生的文化社会,每易遭受外围文化较低的异族之侵凌,而打断或阻碍其发展。独有中国文化,因在大环境下展开,又能迅速完成同家内部之团结与统一,因此对于外来异族之抵抗力量特别强大,得以不受摧残,而保持其文化进展之前程,逐渐发展。直至现在成为世界上文化绵历最悠久的国家,又为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
古琴在中国礼乐文化中的地位
正是这种文化,冲击着具有悠久传统的固有文化,动摇着民族的文化自信。钱穆先生论中国文学,曾精辟地指出:“作者所要求欣赏其作品之对象,不在其近身之四周,而在辽阔之远方,有遥期于千里之外者,有遥期于百年之后者。”为了说明这种不求空间效果而重时间传播的特点,还以书法大行而音乐不盛为例。其实,这一特点,正可充...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钱穆先生在写《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时,已至耄耋之年,但思想却极其敏锐,他指出:“西方人喜欢把‘天’与‘人’离开分别来讲。换句话说,他们是离开了人来讲天。这一观念的发展,在今天,科学愈发达,愈易显出它对人类生存的不良影响。”“西方人常把‘天命’与‘人生’划分为二,他们认为人生之外别有天...
《文化两昆仑——柳诒徵与钱穆》镇江开讲
1971年,钱穆撰《柳诒徵》一文,对柳诒徵主张“言史一本于礼”及其维护和保守中国文化传统所作出的贡献表示了极大的敬意。陈勇教授是《钱穆传》《国学宗师钱穆》《国史纲要》《最后一位国学大师:钱穆传》的作者,他回顾了“两昆仑”一生的精神志业,紧扣他们治学“关键处,正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个案—...
钱穆:中国人应读的4部书
我们今天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应该读四部书:一部是《论语》,一部《孟子》,第三部是《老子》,第四部是《庄子》。读了这面,还应读那面,这就叫“一阴一阳”,在中国思想界里,一正一反,一积极一消极。(钱穆《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一、《论语》
钱穆的书法艺术:独特风格超越兰亭奖得主
钱穆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它们不仅仅是书法作品,更是文人精神的体现,是学识与修养的象征。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涵与价值,也能够体会到书法艺术在表现个性和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钱穆先生的行书作品,展现了他...
别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治理文化
从治理主体看,“共治文化”由来已久。中国古代治理常被简化为皇权专制,这一认识将丰富的内容简化了,因为中国历史、社会、朝代、地域、文化、民族之间的差异较大,不能简单用一把尺子衡量。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它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决定一切。费孝通提出“双轨政治”...
长江:诗性文化与家国情怀
中华文明关注现实人生,发展出能够实现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有限与无限的超越性统一的人生智慧与哲学,集中体现在中国的文学与艺术之中,成为化解生命焦虑和痛苦的一种诗性精神。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唐、宋以下文学艺术的发展,他们都有代替宗教之功能。”...
李零:现在的孔子,假得不能再假|文化纵横
司马迁对孔子崇拜得五体投地,他也不会故意污蔑圣人。古人讲圣人伟大,忍辱负重是必要铺垫,全世界都如此。孔子的童年和青年,是“小白菜”,他生下不久就没了爹,娘也死得早,含辛茹苦,既贫且贱。我理解,“野合”是属于这类铺垫,当时肯定有这种传说。它主要强调的是,孔子从小就受人歧视。
钱穆先生的历史分析方法论初探
涉及历史定位和历史发展路径差别这类问题,自说自话或者用自己定位自己,恐怕很难奏效,在事物的联系中去寻找线索,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才有分析;《矛盾论》和《实践论》也是主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问题,钱穆先生极是得到其真谛。例如,他在定义中华文化的特征时,就是用了中西文化比较法,例如,他在《中国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