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活着的继续吃饭睡觉
在《呼兰河传》尾声时,萧红说:“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不由想到了余光中的诗:“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祖父是萧红亲情的归属,是心中最温暖的角落,给她勇气和力量的温暖火种。祖父走后,她再也没有回去过。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
《呼兰河传》:流星划过呼兰河
作家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开始读时有欢乐之感,越读下去心情会一点一点越沉重下去。想来那时蛰居在香港的萧红也是寂寞的吧,脑海里飞逝着童年的记忆,内心深处被乡愁充盈。1942年1月22日,在发表《呼兰河传》两年后,萧红因病在香港逝世,留给后人无尽的喟叹和唏嘘!
...阅读冰城 |185种版本集中展出,封面组成的书影墙再现《呼兰河传》
更有全世界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呼兰河传》的版本中文版本,以及英文、德文、西班牙文、法文、日文、韩文等多种外文译本;第二部分为《呼兰河传》故事简介,通过图片以及各种多媒体形式讲述并呈现《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第三部分为名家对《呼兰河传》的评述,中外名人作家评论家研究学者对《呼兰河传》的述评,包括茅盾、...
《呼兰河传》:鲁迅茅盾超赞,文学洛神力作,到底高在何处?
她留下了60万字的著作,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为她的代表作,更是被茅盾先生评价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如此高的评价,到底《呼兰河传》有什么神奇之处呢?我总结了四点:首先第一个要赞叹的,是作品的主题表达。萧红是从一个儿童的视角创作出《呼兰...
茅盾为《呼兰河传》做的序
华龙网4月13日9时39分讯在茅盾为《呼兰河传》做的序中写道: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在这里,我们看不见封建的剥削和压迫,也看不见日本帝国主义那种血腥的侵略。而这两重的铁枷,在呼兰河人民的比重上,该也不会轻于他们自身的愚昧保守罢?呼兰河小城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
有关萧红的《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中存在很多可恨的角色,包括冷漠麻木的众多看客、没有同情心的有二伯、迫害小团圆媳妇的人们等等,但塑造这些角色时,萧红的笔触毫无愤怒情绪(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就像茅盾在为《萧红全集》所作的序言中描述的,这些人是可恨的,但都是“无恶意的”。在儿童视角下,不论他们是否麻木,不论他们是否冷漠,不论他们是否残忍,不论...
红色经典|珍惜,那抹温情——读《呼兰河传》有感
当“我”回忆起难以忘却的童年,“我”想起伴“我”成长的大泥坑子;总是想拉祖父前去的“我”家的大后园;封建思想的人们给小团圆媳妇举办各种驱鬼活动;还有性格古怪但忠实勤恳的有二伯和疼爱妻儿,乐观积极的冯歪嘴子……茅盾评价《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而在这...
《呼兰河传》|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是萧红代表名作,1941年由桂林上海杂志公司初版。备受鲁迅、茅盾、夏志清推崇,茅盾评价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全文以“我”的视角,描写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通过追忆家乡各色人物和生活画面,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百姓平凡、...
5分钟读完萧红《呼兰河传》:铿锵玫瑰,拒绝盲从
从茅盾先生的评价当中,就可以看出《呼兰河传》是一本具有独特思想风格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其实我觉得与其说他是一本自传,倒不如说,那是萧红经历了半生坎坷和苦难后写的一本童年回忆录。同样是乡土文学,沈从文的《边城》给人的感觉是青山绿水,是桃红柳绿,是田园牧歌。萧红笔下的乡土则是泥沼荒野,是人间烟火,是...
走访萧红故居:呼兰河边的小屋,萧红写作的起点与终途
茅盾曾评价过萧红的《呼兰河传》“像诗歌一样精美”,后人把《呼兰河传》称作“诗化的小说”,就是说她的小说具有像诗歌那样精美的语言,这也得益于萧红早年受到她的祖父带给她背诵唐诗的影响。萧红故居里的布置后花园:另一个世界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花开了,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