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晚年写下的一首千古绝唱,被评为“七律之冠”,至今无人超越
这里的“艰难苦恨”涵盖了国家、个人和家庭的种种困境,而“繁霜鬓”和“潦倒”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的凄凉生活。这样艰难潦倒的境遇,本来还可借酒浇愁,偏偏又因染上肺疾,不得不暂且罢饮,这更增添了难以排遣的忧愁。全诗语言凝练含蓄,写景抒情言近而旨远,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一般律诗中间两联对仗,...
高适晚年这首诗,写清了真假朋友,杜甫算一个,李白靠边站
这件事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高适与李白交情真的没那么深,算来也仅仅是梁园一聚那点情分,况且自那以后,李白再未有诗与高适,就连杜甫那么惦记李白,李白也不曾回过一封书信,回酬过一首诗。李白是朋友遍天下,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若是对谁都友善,他就对谁都不上心。最终,李白在夫人宗氏的活动下,被宰相崔涣...
爱国与悲情的诗人——杜甫,诗人的坎坷人生
晚年孤寂,诗魂永存晚年的杜甫,生活更加艰难,甚至到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地。但他依然坚持创作,用诗歌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希望,用文字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他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对人性光辉的执着追求。杜甫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
出身名门死于穷困,杜甫的一生为何“高开低走”
这其实也是杜甫二十多岁能够“放荡齐赵”的一个现实原因。杜闲死后,杜家事实上分家了,杜甫的继祖母老杜卢氏搬离了偃师祖宅,随亲生的儿子、杜甫的四叔去了汴州,杜甫成为杜家家长。此时的杜家财用并不缺乏,杜甫自己说“杜曲幸有桑麻田”,种有瓜豆,家有庭院。入蜀后的杜甫生活也相对安定,蜀中六年成都草堂一直在经...
“诗史”之前:还原安史之乱前杜甫生活的历史图景
王炳文长于唐代政治史与民族史研究,对开元、天宝一代的人与事的熟悉,对杜诗与唐史关系的深刻认识,令他能对杜甫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进行细致地钩稽,有些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史事,被有意地串联起来,点破背后的逻辑和因果,令人茅塞顿开。比如,如今位于成都的杜甫草堂是杜甫晚年的暂居地,很多人知道杜甫对成...
古诗词里的雨声有多美?杜甫听了整整一晚上,而蒋捷却用一生去倾听
《春夜喜雨》是杜甫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的一首诗,当时诗人居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因为诗人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携家人一路流寓到成都暂时定居。此时杜甫已年近半百,从长期颠沛流离中得到定居,开始了暂时平静的田园生活,诗人的心情也是恬静闲适的。
杜甫23首悲怆作品:沉郁顿挫的诗风,抒写时局动荡、人生漂泊悲凉...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是有原因的,但由于今天的篇幅太长,我先不详述。杜甫一生的作品可以分成四个时期:1、从《望岳》开始的漫游时期;2、从《饮中八仙歌》的长安时期;3、从《月夜》开始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4、从《卜居》开始至《江南逢李龟年》的漂泊西南时期。
杜甫为诸葛亮写的一首诗,最后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选中学课本
杜甫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对当今朝政的失望,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在山居生活中,杜甫的心境变得平和,但他内心深处依然是那位怀抱理想、为国为民的诗人。杜甫晚年的景象凄凉,百姓对诗圣的精神怀念不已。杜甫晚年生活颠沛流离。一些村民回忆称,那时的他衣衫褴褛,尽管身患疾病、生活贫困,但眼中依然透露...
安史之乱震爆诗坛,李白、杜甫、王维等遭遇了什么,结局是怎样的
杜甫的晚年是在流离失所中度过的。他游历四方,辗转各地,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他的诗作,也因此充满了对乱世的感慨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杜甫的健康日渐衰败,晚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最终在一条小船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6、李白,诗仙,他的一生是诗意而又悲剧的。曾受宠于唐玄宗,后因...
冯至:晚年杜甫
杜甫还记得,贾谊在《论积贮疏》里引用过古人的话,“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赵晔的《吴越春秋》也有类似的句子。苏涣的诗显然是从汉代的这句谚语里脱化出来的。他把“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写成“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已经有些夸张了,不过去原意还不远;但是后两句为什么改写成“一夫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