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竞苏、廖智涉嫌诽谤罪法律意见书
原因在于:其一,他人之毁损名誉、侮辱的行为未必给被害人的内部名誉和名誉感情带来实际的损害,而仅仅降低的是社会对其个人价值之评价;其二,法院要判断其内部名誉及感情是否在事实上受到损害,亦相当困难;其三,比较法上,多国亦不要求第三人成功知悉或对被害人造成严重后果。如《日本刑法典》第230条规定,公然指摘...
姚瑶:人工智能时代过失犯理论的挑战与应对 | 浙江社会科学202212
立足于当下科技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弱人工智能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人工智能产品致害问题并未给故意犯罪的归责理论带来冲击,这是由于人工智能产品只具备工具属性而不具备主体资格,而行为人利用人工智能产品实施的故意犯罪,只是实现了犯罪手段的升级,从而造成法益侵害或者侵害危险指数倍的提升。而与故意犯罪不同,对人工智能产品...
犯罪构成三要件说与四要件说之比较
四要件说认为符合上述四个条件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而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进行排除。2、三要件说三要件说认为,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法之外,行为人还必须负有责任,也即是说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符合三个递进式组合的条件。(1)犯罪构成该当性。犯...
刑法学研究应当使用通识性语言 ——兼对几种刑法理论现象的反思与...
他在其著作《普通刑法初级读本》中提出犯罪构成的四要素,即:一、犯罪的主体或实施人;二、客体或犯罪加于其上的对象;三、主体的意志对犯罪行为所持的态度或是他所表现的活动;四、行为本身及其结果或是主体的外部活动及其结果。这里季氏将犯罪客体引入刑法领域是与犯罪对象作为同义词使用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沙俄...
刑法四要素是什么?一个人犯罪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吗?(上)
传统四要件说认为犯罪构成分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当一个行为同时符合这四个要件,那么行为人将符合犯罪构成,具有违法性、追责性和可罚性。以前四要件是不分前后顺序的,不过有人认为这并不科学,所以也诞生了两种理论——先论述主观或先论述客观。
《中国法学》2022年第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在不同价值冲突情境中,比例原则有两种规范形态(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一种是包含适当性、必要性与平衡性的三要素形态,另一种是仅包含平衡性的一要素形态。在私法中适用比例原则规范私主体行动时,需区分私主体行动引发的价值冲突类型,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适用三要素比例原则或一要素比例原则。
陈毅坚 | 论“胁迫”的结果要素必要性:基于被害人的客观视角 |...
然而,这种类似性并无法必然得出结果要素独立于胁迫行为的结论。相反,与欺诈行为的行为无价值不同,胁迫概念反而应当包含胁迫的结果要素,即被害人陷入的选择困境。首先,在实定法上,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等犯罪规定的构成要件不同。德国刑法通说认为诈骗罪的客观构造由“欺诈行为—认识错误—财产处分—财产损失”四个要素...
杨兴培:“三角诈骗”的法理质疑与实践批判
三要素说认为:“诈骗罪客观方面具有三个要素就足矣,即欺诈行为;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例如大陆法系的德国刑法与瑞士刑法就明确规定了三个要素;四要素说认为:“诈骗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用欺骗的方法,使公私财物的所有人、占有人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自愿地”将自己所有、占有的财物交给犯罪分...
法律冲突:三大规则之法理研辩
11关于法律规范的结构,理论界有“两要素说”(事实构成、法律效果)、“三要素说”(假定、处理、制裁)和“四要素说”(适用条件、权义安排、义务违反、制裁措施)等学说。本书试将法律规范的结构分为这样三个要素:1、调整事项(事项):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法律事实,可以具体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2、法律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