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是想要混一天下还是深化汉化改革?
孝文帝最终舍弃平城而选择洛阳作为都城,是有深刻原因的,其中既有洛阳这座古城自身的优势,亦是其政治理想使然。(一)古都神韵:洛阳自身优势洛阳位居天下之中,历史上曾长期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十分便利。《魏书》卷三十九《李宝附承子韶传》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李韶认为“洛阳...
北魏孝文帝:崇拜嵩山,入驻中原,实行汉化
(2)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嵩山地区大兴佛寺,一下子打破了以中岳庙为主道教主导地位。大家知道,中国佛教史上有“三武灭佛”一说,其中一武就是北魏第三代国君太武帝,孝文帝的太爷爷,北魏为了统一北方,为了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公元438...
一代雄主孝文帝,迁都洛阳名垂千古,却毁了自己的北魏王朝
自太和十七年深秋,孝文帝下令筑新都;至太和十九年金秋,六宫文武齐聚洛阳。迁都大计圆满之际,年轻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尚带几分少年锐气,未满三十的他,以新都为起点,开启了北魏的新篇章。后世史学家在研究孝文帝迁都之谜时,常常觉得他的决策背后,似乎隐藏着对已故冯太后深深的忌惮。似乎孝文帝的每一步都受...
北魏迁都与分裂:迁都后40年的衰亡探秘
此时距离孝文帝去世仅35年,距离迁都洛阳仅41年。正因如此,很多人认为孝文帝的愤世嫉俗改革失败了。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正是孝文帝的玩世不恭的改革导致了北魏自身的失势和国家的崩溃,原因如下:北魏丧失战斗精神
山西话·山西历史名人故里|北魏故都,见证孝文帝风云
北魏长期设都于平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
河洛地理:寻迹洛阳十三朝 北魏
大同北魏明堂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全面推行汉化改革,北边柔然的威胁也逐渐消失(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六镇官兵看着洛阳的鲜卑贵族整日锦衣玉食,自己却被排挤和边缘化,不由得生出强烈的不满情绪。公元523年,六镇出现饥荒,朝廷赈济不力,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也称六镇之乱。边镇的军事豪强乘机聚集流民,其中镇守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尔朱...
金姿玉质,赫赫元公——探究北魏墓志铭中的时代密码
北魏贵族士族化的内在原因从《元苌墓志》我们可以看出北魏在迁都洛阳之后,在墓志铭书写上已经与汉人士族越加趋近,整体上呈现出典雅、工整、严密、规范等特征。而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也是具有内在深刻原因的。首先,在政治上响应国家要求。孝文帝汉化政策中规定,鲜卑贵族必须葬于洛阳不得返回平城故里。而元苌身为北魏皇族...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仅是为了大兴文治,更是为了早日实现一统
第一,迁都洛阳可以保证对南朝的长期用兵,及时捕捉战机。南北对垒克敌制胜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在长期对峙中相机而动。《魏书·游明根传》载,太和中,孝文帝“诏以与萧赜绝使多年,今宜通否,群臣会议。尚书陆叡曰:‘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今彼方既靖,宜还通使。’”北魏正始三年(...
图说:神都洛阳之龙门石窟
《孝文帝出行图》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龙门石窟的开凿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大小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一座千年石窟的数字焕新
????时间倒回到北魏迁都洛阳后的公元500年。一项浩大的“国家工程”,在伊阙山间拉开帷幕。????据《魏书》记载,这一年,北魏宣武帝诏令工匠参照大同云冈石窟形制,为其父亲孝文帝和母亲文昭皇后营建洞窟,以纪念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