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修建运河时关中已经衰落,运河修建后洛阳更加兴盛
随着大运河的建设,洛阳作为全国中枢的地位愈加凸显,所以后来隋炀帝干脆直接迁都洛阳,放弃了原本的都城大兴,而之后的唐王朝虽然重新定都长安,但是长安的衰落依旧无可避免,而洛阳却凭借运河水利,更加兴盛。隋运河示意图唐朝之后,长安彻底衰落,再未有正统王朝定都于此,至于洛阳,其衰落的原因也与运河相关。随着旧有运河...
大运河博物馆展览了隋炀帝的蛀牙
大业元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并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作为隋朝的“生命之线”成为“运粮河”考古资料显示回洛仓城内约有仓窖700座相当于50个足球场大小整座仓城据推算可以储粮3.55亿斤△隋回洛仓铭文砖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藏作为隋唐大运河的历史见证者回洛仓铭文砖在“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点考古成果展”...
客从四方来 安家洛河边(丝路申遗十周年·从洛阳到罗马)
洛阳地处“天下之中”,三川汇聚,地理位置本就优越,有了大运河的助力,发展更是如虎添翼。公元609年,隋炀帝发兵西域,击退丝路上的“拦路虎”吐谷浑,又派能臣去西域“招商引资”,在张掖焉支山一带(今甘肃境内)召开“世博会”,招徕各国使者及胡商往来中原。作为陆上丝路与大运河唯一的交会点,隋都洛阳城四通八达...
洛阳:中国最“高开低走”的古都?
洛阳是关中进出中原和江南的节点,水运便利,历史上又是多个王朝的定都点,受到了隋炀帝青睐。隋炀帝即位后,便决定营建东都洛阳。隋朝形成了长安、洛阳双都并立的局面。隋朝后期因连年战争、繁重的徭役爆发了农民起义。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取代隋朝。李渊的部下主要是陇西贵族,距离关中近。因此,唐朝初期定都长安。
隋炀帝为何葬在扬州?
隋炀帝的雄心有相当的基础。他下令开凿疏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使关中、洛阳政治中心与江南财富之地联系得更紧密;他重修长城,兴建宫室,建造宏伟壮丽的东都洛阳;他亲自巡幸河西、青海,设置鄯善、且末、河源、西海四郡以通西域,接受西域二十七国之朝贺,享受了隋文帝不曾享过的尊荣,履涉了隋文帝远未到过的极西之地。
“去文化的洛阳,就政治的郑州”,这座小城的荣光被疏忽了!
原来,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让洛阳直通江南(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巩义水运交通发达,产品也就经此抵达到扬州,而且很可能由这个中转站走向东亚、东南亚,以致更多国家地区。白瓷、唐三彩、唐青花,三种中国陶瓷经典,全部发源于巩义。或许这个地方尚没有景德镇、龙泉那般声名远播,但它在陶瓷史中却有自己独特的身世和位置。而造就这个身世的,是...
左手长安,右手洛阳,两大都城的设计都出自他手
隋炀帝即位后,由于他久在南方,与质朴刚健的关陇士族始终存在着隔膜,但出于统治需要,他不能迁都南方,所以距离长安较近的洛阳,成了他驻跸之所。与长安一样,洛阳也经历了汉末、魏晋南北朝的兵锋,残破不堪。有了营建长安的成功,宇文恺再次奉命为隋炀帝规划、修建新的洛阳城。
见龙在田:洛阳出土铜镜上的龙纹纵览
隋炀帝迁都,唐太宗营建洛阳宫,武则天宅京神都,洛阳再次成为鼎盛王朝的都城。洛阳出土隋唐五代铜镜数量众多,尤其以唐镜最具代表性。映衬在唐镜背面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各类纹饰,瑞兽葡萄镜、鸾鸟瑞兽镜、雀绕花枝镜、双鸾衔绶镜、人物镜等彰显着大唐盛世的气度与荣耀。这一时期铜镜一般见于隋唐洛阳城遗址及其周边地区,...
河洛地理:寻迹洛阳十三朝 隋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被迫禅位给外戚杨坚,北周覆亡。杨坚立国号为隋,定都关中。公元589年,隋灭南陈,一统江山,终结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杨坚驾崩后,杨广登基。为分化关陇门阀势力,更好地掌控全国,他决定迁都“天下之中”洛阳。因汉魏洛阳城已毁于南北朝战火,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杨广命杨素、宇...
洛阳:天下之中的困惑
虽然长安成了唐朝的法定首都,但洛阳那种受命于天的气质,以及从东部漕运粮草的便利却是致命的诱惑。以唐玄宗天宝年间的数据来说,仅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占比就达到了全国人口的六成。这使得帝国首都的经济更依靠东部,以及隋炀帝修通的大运河。甚至每当长安发生粮食危机时,皇帝就会移驻于洛阳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