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作诗史”,莫砺锋做客深图,讲述“心中的杜甫”
杜甫有着仁爱的情怀,深刻的思想,并且用优美的文学表达出来。不管是从仁爱思想还是艺术成就上,杜甫都无愧于“诗圣”这个称号。杜诗具有严格的写实性,是对唐朝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的全景式图卷,这也是杜诗被赞为“诗史”的原因。同时莫砺锋认为,杜诗并不只是客观地记录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它是对历...
“诗圣”杜甫的十大经典诗词名篇,苦中有乐亦是深情
杜甫的《登高》是在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诗人病卧夔州时所写。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后人推为古今七律之冠。杜甫的孤独,带有一种悲壮与凄凉,他感慨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的一生,道路可谓艰难。一生心怀天下,一生忧国忧民。他一路颠沛流离,漂泊异乡的时候...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为何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花底山蜂远趁人。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满朝皆是趋炎附势之辈,仗势欺人之徒,这让多情、正直,一向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崇高志向的杜甫深感失望,一种命运的疏离感与沧桑感不禁涌入心底。
一首诗告诉你,为何杜甫被称为“诗圣”?
“圣”在中国古代可不是随便用的,比如孔子被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更是有一种说法认为,按照立功、立德、立言的标准,中国古代只有“两个半圣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算半个圣人的曾国藩。那么,仅当过小吏的杜甫何以成为“诗圣”?来《长安书院》,听中国人民大学朱子辉教授为你讲述杜甫颠沛流离却始终...
诗圣杜甫一首《登高》被称为旷世悲歌,且尊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诗圣杜甫这首《登高》是一首登高抒怀七言律诗。整首诗,先叙述了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然后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字字精当,境界奇妙,出神入化,气势磅礴,句中化境,独...
诗圣杜甫的西行漫记,是由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史诗聚合起来的,其中一...
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路向西的“旅程”上,他以史为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受写成诗篇,这些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诗歌也成为了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因为被后世誉为“诗圣”(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因为杜甫的这些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诗歌既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了安史之乱的旷日持久,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了一个家...
成为“诗圣”之前,杜甫有怎样的前半生
如果要列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几位诗人,无论标准如何,杜甫(712—770年)无疑都会入选。因为他是“诗圣”,他的人文情怀与悲悯之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杜甫是如何成为杜甫的?对于杜甫的前半生,我们似乎还比较陌生。这或许是在今天,王炳文还要写《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这样一本“杜甫传”的原因。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出版 重回诗圣“少年时”
杜甫初试不第的深层原因,在于他遇上了唐朝铨选制度的大变革。唐朝立国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更多士人举子得以通过常科、制举等方式跻身仕途。除此之外,门荫、军功、入幕等也为读书人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入仕选择。武则天临朝后,进一步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规模。为了易唐为周,大力清洗高宗朝旧僚,朝廷通过试、检校等...
从伟大的杜甫身侧出发,抵达一个伟大的时代
对于诗圣杜甫,从来不缺少研究,但大都侧重讲述的是他的后半生,前半生却很少有深入考证。这造成杜甫人生前三四十年被关注不多,而这恰恰是他思想和认知的形成发展期。青年学者王炳文的新著《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重走诗圣的前半生,将杜甫置于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关注其思想认知的...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一路上写下恢弘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一路向西的“旅程”上,他以史为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受写成诗篇,这些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诗歌也成为了诗歌史上的不朽之作,因为被后世誉为“诗圣”。因为杜甫的这些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诗歌既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了安史之乱的旷日持久,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了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