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丨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
第一部分写大禹治水;第二部分写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概况,记述李冰、西门豹、郑国等人的治水功绩;第三部分写汉武帝大兴水利,引渠灌田,发展漕运;第四部分写汉武帝封禅安外,关心民瘼,亲率百官堵塞黄河瓠子决口,取得成功的过程;第五部分记载了各地大兴水利和司马迁对全国水利的考察,反映了他对水利的思考...
护水脉兴水利 续文脉惠民生(文化中国行·走进专题博物馆)
因势利导,将水害变水利。秦国蜀守李冰于公元前256年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四川西部从此很少旱涝之灾,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黄河宁...
中国水利博物馆展现壮阔图景——护水脉兴水利 续文脉惠民生
因势利导,将水害变水利。秦国蜀守李冰于公元前256年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四川西部从此很少旱涝之灾,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黄河宁...
从中国水利史看淮河变迁(上)
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河决濮阳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此外则鲜有涉及淮事。盖其间二千余年,淮水安流,无足述者。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广陵太守陈登筑堰捍淮,此为淮壖立堰之始,后名其地为高家堰,即今洪泽湖大堤之所由昉也。武同举《淮系年表》载:“陈登筑堰,殆所以捍淮旁溢,以卫淮扬也。
汉武帝为什么要阉了司马迁?看他史记里怎么写李陵:换你也要阉!
在经济上,刘彻推行代田法和牛耕,改进农具,同时又下令修建诸多水利工程,这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稳定,为后来的“昭宣中兴”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文化上,刘彻兴建太学,这也是学校的前身。同时刘彻又下令对书籍进行统一管理,这也是图书馆的前身。刘彻的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当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后世...
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
第一部分写大禹治水;第二部分写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概况,记述李冰、西门豹、郑国等人的治水功绩;第三部分写汉武帝大兴水利,引渠灌田,发展漕运;第四部分写汉武帝封禅安外,关心民瘼,亲率百官堵塞黄河瓠子决口,取得成功的过程;第五部分记载了各地大兴水利和司马迁对全国水利的考察,反映了他对水利的思考...
兰州,“难”在何处?|界面新闻 · JMedia
明朝建立后,兰州隶属临洮府。当时被分封至此的肃王朱楧虽无贤名,但对自己封地还是有所偏爱。在他管辖下,兰州各处兴修水利、广种良田,经济繁荣一时,“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清初依明建制,兰州依然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初年发生的三藩之乱,西北广袤的地理,漫长的交通线...
在古代,无锡人这样保护大运河|太湖|江南|芙蓉湖|清名桥|无锡市...
晋元帝时(317年—323年),晋陵内史张闤泄芙蓉湖水入五泄河注太湖,当时一度动议将芙蓉湖改造为圩田,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南朝刘宋元嘉年间(424年—453年),在五牧和安阳山之间筑阳湖堰,还在安阳山北的芙蓉湖区围垦成功,得良田数百顷。唐贞观三年(629年),在无锡北门外建莲蓉桥,说明这一带仍是芙蓉湖南缘。宋...
隋唐考古:昆明池旁漕运船,宫人斜里红妆墓
昆明池是汉武帝为训练水军而开凿的人工池沼,建成后,与漕渠相连,“其渠(漕渠)自昆明池,南傍山原,东至于河”,组成了庞大的水网,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首都附近最悠久且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一直沿用到隋唐,直到唐末才逐渐废弃,前后持续达千年之久,成为了汉唐都城长安的重要水源和最重要的园林景观。
设郡安边 农牧往来——从朔方郡看汉代民族交流融合
为了发展朔方郡的社会经济,汉朝还于此设立盐官,兴修水利。朔方郡内有金连盐泽、青盐泽等盐泽,汉朝设立了盐官以规范盐务。此外,还积极兴修水利,开发黄河水利资源。《史记·河渠书》载:“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同时,还组织兵民屯垦戍边,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年至公元前111年)“斥塞卒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