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藩等:农地产权制度演化:权力与权利统一视角
政府权力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化历史从未缺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必须依靠农业,财政需要是政府权力介入农地产权制度演化的最关键原因。历史上每当财政吃紧,政府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侵占农地收益倾向,明初朱元璋籍没苏松二府地主的土地以为官田,且以私租起税,最直接的...
罗志恒:土地市场供需低迷,土地财政何去何从?
一是土地出让收入在县级财政的留存比例较高,土地财政下行对基层政府财力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些。二是市县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可能造成库款保障水平下降。三是土地出让收入下行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通过“乱收费”等弥补收入不足的现象,可能破坏营商环境,要予以坚决制止。三、未来土地财政何去何从?五大建议未来土地财政...
公用事业涨价:定价机制、原因及对通胀的影响
(二)原因:缓解财政压力、成本压力,提高服务质量,顺应公用事业价格改革要求一是缓解财政压力。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减税降费等政策导致财政汲取能力下降,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为17.2%,较2015年的高点下降约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收支缺口达5.8万亿元,较上年扩大884亿元。面临财政压力,一般有三种选择缓解财政压力,...
展望2024:居民消费可能向疫情前靠拢,超额储蓄现象或将扭转
在房地产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短期要开源节流,中长期要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解决土地财政大幅下滑引发的财政收支不足尤其是地方财政困难。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规模,避免无限责任政府导致的支出责任持续扩大,从而引发收支矛盾紧张;二是要推动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上收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
江宇舟|阵痛与希望:中国经济的“破茧”时刻
2、内外因素夹逼导致了本轮转型期的格外漫长。以10年为期而转型迟迟没有完成,有着其自身的历史原因。这10年内,我们先后经历了城镇化提速,“创新”滥用劣质化后部分业态的野蛮生长与收割,以及在推广减税降费和财政之间的艰难平衡,“两高一剩”及“三去一降一补”。在经济发展和调整的摩擦日益激烈的时候,又突然...
上海财经大学刘元春:房地产系列举措对宏观经济稳定将起到综合性的...
当然更为重要的就是中国财政体系也面临着系统性的改革(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所以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专门对于系统谋划下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作出了专门的说明。这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模式,会有较大的触动,其中根本性的原因还是中国已经跨越了土地财政的时代,不能够被土地财政所捆绑,所以这上面肯定会有一些影响...
一号文件里的“三农”脉动
而分析这些现象级事件,首先当然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因素,其次要放在国家宏观背景中去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角度,就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行为驱动和行为逻辑。直白地说,那些年里一些地方政府或者出于“GDP冲动”,或者为了财政税收有意或无意地“重城轻农”“扬工抑农”,而“三农”或显性或隐性地为地方发展作出了牺牲...
蔡昉在《经济研究》重磅发文:户籍制度改革的效应、方向和路径(全文)
一旦形成收入和财富两极分化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的格局,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从而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就受到既得利益的实质性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也容易陷入徘徊。从城镇常住人口的户籍状况,可以看到现行户籍制度对社会流动性的束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剔除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现象之后,城镇常住人口中仍有36.8%户籍在外乡...
后地产时代,“土地驱动式增长”如何转型
“3”指的是在土地驱动增长模式中形成的三种挂钩土地现象,分别是土地财政、土地城镇化和低成本供地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4”指的是这一增长模式拉动的四类最终需求,常说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除了消费不直接涉及(在地产相关消费中间接涉及),三项投资(基建、制造业、房地产)和出口需求的增长都离不...
经济还在发展,为何体验却有落差?
上述趋势的演变和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依然有待观察,笔者认为,根源还是在于新旧模式转化中的剧烈摩擦,不管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还是地方政企的主观参与意愿,过往“大拆大建摊大饼”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房开投资的大跌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此外,中央对于地方盲目投资的管控也在收紧。今年初更是下达了《重点省份分类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