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纯艳 | 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演进路径与基本特性
影响中国古代海洋文明演进和特性的基本要素是制度、生计、贸易、知识、观念和信仰。认识海洋文明成熟与否,是以上述六个要素生成、发育的系统化和稳定性为标准。中国海洋文明的近代转型也正是这些基本要素的承继与变革。基于此,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可分为发轫初兴(先秦汉唐)、趋于成熟(宋元)和迂回发展(明及清前期)三个阶段...
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法律保障刍议
汉唐之际,由张骞开辟的西域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对外贸易的重要桥梁,这一陆上丝绸之路主要以农耕经济为支撑,惠及中亚和中东的诸多国家。至两宋之时,因北方领土丢失,陆上丝绸之路贸易不得不关闭,宋人开始转向以长江为中心出海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以下简称海丝贸易),海丝贸易遂成为两宋以来中国对外交流的新窗口。两宋海丝贸...
陈刚:“流求”指向演变所见古代中国东海疆域的形成
层累形成于沿海各地的“流求”记录,清晰展现了唐宋时期中国东海疆域演进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在官方、士人、海商、海民等不同阶层共同参与下,中国民间航海群体已进入琉球群岛,并在当地开展贸易;福建滨海之民同台湾岛交往增多,福建士人从南北两个方向书写台湾岛,深化对台湾岛的认知;泉州人民积极开拓海岛,泉州地方政府...
李子柒 | 被遗忘,被看见。
汉代的海上贸易受地理条件与海洋技术的影响,对外贸易与交流极其有限,主要是通过“朝贡”与“赠予”的方式实现产品的互通及交换。另外,同欧洲与非洲的贸易也无法实现直接互通,主要依赖东南亚、南亚及西亚等地区的贸易中转站实现。至唐宋时期,在东西洋之间的国际海上贸易港口互通网点开始逐渐增多,海上丝路贸易开始走向繁盛,中...
【社会人文】坦桑尼亚饮食及其文化|中国投资
不同部落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发展出了各自的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二)对外商业和贸易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坦桑尼亚成为了阿拉伯地区、印度、中国等地商人的贸易中心,各种外来食材和调味料开始引入。历史上,阿拉伯商人、印度商人以及其他外来探险家和商人经过坦桑尼亚,带来了新的食材、调味料和烹饪技巧。...
新书| 曹中屏:《朝鲜半岛古代史通论》
第五、六章为高丽时代,论述其社会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宋、辽、女真政权的关系(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第七、八章为朝鲜时代,中、日、朝关系也是论述重点。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从全球和地区史的视角,系统论述朝鲜半岛古代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与特点。目录目录凡例及相关说明导论/001第一章原始社会/011第一节旧石器时代/...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耕海千帆竞 筑港百业兴
招徕外商来华贸易是市舶司的主要业务之一。市舶司和地方政府不仅设宴欢迎,还举行祈风祭海仪典。每年夏冬时节,泉州地方长官或市舶司长官来到九日山,举行祈求航海顺风的典礼。九日山尚存10方航海祈风石刻,反映了宋代泉州官方对海外贸易的重视和管理制度的成熟,及官民共促海洋贸易盛举。
李海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兴衰与文化特性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化特性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衰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学者认为发达的商业是两河流域文明的立国之本,外族入侵是文明灭亡的最主要原因;而有学者认为两河流域文明的性质是农业文明,土地盐碱化造成的农业经济衰退是其衰亡的重要因素。一个文明的兴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文化特性是一个...
两千年前的海上丝路始发港——徐闻古港
徐闻,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雷州半岛上一个三面濒临大海的县,与海南岛隔海相望。徐闻古港位于徐闻县南山镇二桥村一带,地处西南海滨、前峙三墩,南临琼州海峡,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徐闻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孙竞昊:明清地方与国家视域中的“海洋”
1.天下观、边境政策与朝贡贸易传统中国的华夷观念和对外关系被置于以中原朝廷为天下中心的朝贡体制内,纵然存在冲突与和亲的不同处理手段以及彼此地位的消长乃至对换。无论是常态下还是非常态下的边境贸易,无论从动机上还是从效果上,在中原朝廷看来都服从于非商业性“厚往薄来”的朝贡理念和管理需要,不仅贡使得到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