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的那次核危机差点毁灭世界,最终解除方式是什么?
在紧接着的联合国会议中,美国与苏联代表激烈对峙。美国代表团展示了在古巴上空所拍摄的侦察照片,从而在国际社会中获得了显著的舆论优势。仅仅一天之后,一封由赫鲁晓夫亲手书写的信件抵达了肯尼迪总统的办公室。肯尼迪在审视信件时倍感震惊,他花费了大量时间来验证信件的真实性,原因是信中提出的条件过于轻易实现。赫鲁...
日媒:中国海上“维权战术”参考美苏冷战对峙
报道称,纪录片《蓝疆卫士》引人关注,不仅仅是由于片中极其详实地介绍了2007年冲撞事件的情况,还因为片子以似乎容忍甚至支持此类行为的基调讲述了事件经过。据报道,中国领导人认为此类事件以有利于中国的方式解决,包括2012年的黄岩岛对峙事件,而且有可能已经开始根据“黄岩岛模式”制定海上战略。然而,这部纪录片表明,该...
毛主席指挥的这一仗堪称世界战争史一绝,美国不理解,苏联说奇怪
同时,美苏相见又势必会带来大规模的战火,届时蒋介石的阴谋极有可能在战火中实现。所以,毛主席也才会在关键时刻决定停火。一来是告诫美方,插手台湾问题等于引火烧身。二来达到了告诉台湾同胞,大陆对于统一台湾的决心。当时美苏两国对毛主席的决策很不理解,大概率是他们以为毛主席炮击金门单纯只是军事战,殊不知毛...
冷战美苏两国对峙,双方丢失了多少枚核弹?为何至今没有找到?
特别是冷战时期,美苏对峙,他们的轰炸机和潜艇,都得时刻带着核武器,这就大大增加了核武器丢失的概率。这可不是瞎忽悠,冷战结束后,有人统计过两国的核武器数量,结果发现至少有上百枚核武器不见了,这可引起全球关注了。这要是有一枚被坏人弄到手,那对全球的安全稳定影响可就大了,这些丢失的核弹现在到底在哪呢...
五分钟了解《冷战》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间长期对峙与竞争的时期
美、苏战略的调整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时,美国面临国内外的困难局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引起国内不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与西欧、日本矛盾加深;第三世界力图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中苏关系恶化。由此可见,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
冒着同时得罪美苏的风险,百万大军毅然过了长江
所有的国家都听从了美苏的安排,乖乖分裂了,但中国成为了例外(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1948年6月24日,柏林危机爆发,美苏双方的数十万大军在柏林对峙,摆出了强烈的战争姿态,双方都开始紧急调动兵力。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德国的局势让美苏高度紧张,影响了他们所有的兵力部署。
美苏两强对峙: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频繁发生意识形态上的对抗。美国倡导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和民主制度,以西方国家为盟友;而苏联则宣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集权政治,并得到了许多东方国家的支持。这种意识形态之争贯穿了整个冷战时期,在全球范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冷战最终在1989年至1991年结束,苏联解体成为现今的俄罗斯联邦。这一...
极限施压——苏美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行动逻辑
这一事件是冷战期间苏美之间进行的第一次“核对抗”,这也是美苏冷战对抗的顶峰标志,曾使世界处于核大战的边缘。此后,双方虽有对峙,但始终避免这种大规模最高层级的危险对抗,因而在大国对抗史上具非同寻常的影响。“它仍是研究危机处理艺术的重大实验室”,常被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或不同理论视角作为经典案例来分析,...
为什么两德能合并,南北朝鲜却至今无法统一?两德统一的背后真相
德国因二战与美苏的对峙而分裂,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削弱。当时,苏联势力衰微,而德国把握住了历史的良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启了统一进程。说白了,两德合并,正好顺应了时代浪潮,成为了两极格局解体的重要标志。因此,两德合并,可谓是大势所趋。
原创巧合?特朗普刚逃过一劫,普京又险遭遇刺!
冷战时期北约与华约对峙图对于北约来说,既然介入战争,那必然要打垮俄罗斯,这样便可以脱离美国的掌控,整合欧洲,成为真正的独立于美国之外的世界一极。否则弄巧成拙,被俄罗斯打败,沦为俄罗斯的附庸,又或者沦为美国的附庸,成为冷战时美苏对峙的前线,彻底丧失政治独立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