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制度的由来
皇帝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始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而彻底废除,前后历时2137年,其间一直作为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经历了由初创、初步完善、完善成熟、进一步发展、强化、消亡这一演变规律。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为一套内容广泛,目的明确,旨在维护皇帝权威,保证皇权...
周朝的礼乐制度:大雁作为重要聘礼的原因
1、周朝礼乐制度的规定周朝的礼乐制是文化制度,正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西周的礼乐制度主要是针对贵族制定的,要求贵族的行为要符合礼乐制度的要求,才能够彰显自己贵族的身份,其实这也是一种等级分化的重要表现。庶人是不需要这些礼仪来约束自己的,他们本身就没有享受到贵族们的生活,因此礼乐制度主要是束...
墨子:反对儒家思想的第一人,为何要批判孔子的“礼乐”制度?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墨子认为这种行为对于劳动人民并没有好处。理论上来讲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知道,墨子代表的是一些阶层比较低的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没有固定的生活和工作,有时候帮人们看家护院,而有的时候则无所事事,所以,他们才会有大把的时间去行侠仗义。而对于这些人来讲,或者对于那些底层的劳动人民来讲,...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制度的终结——郑庄公箭射周天子
于是,怒发冲冠的周桓王在勉强完成接见诸侯(齐僖公)的礼仪过程后,就第一时间任命虢公林父(具体身份不详,或为虢公忌父之子)为王室右卿士,以分郑庄公之权(郑庄公之前是卿士,现在改为左卿士)。在自己(于王室中)的地位被周桓王分权、削弱后,郑庄公更加不屑于尊奉王室,此后接连数年都不前去朝见、贡聘周...
文化遗产耀中原|穿越千年,与礼乐制度的创始人相遇
导游:是的!《尚书??大传》将周公一生的功绩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这殿堂四周的墙壁上,就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技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周公一生的功绩。游客:哇…不愧是礼乐制度的创始人!
周公制礼:从“得”到“德”开创礼乐文明|新知
在他眼中,夏商服天命,所以国祚历年甚久,商后来丧失天命,主要原因是“不敬厥德”(《尚书·召诰》),归根究底,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牢固的礼乐制度,整个王朝便会摇摇欲坠(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礼乐,德之则也。”(《左传》),周公云“则以观德”,可见“则”是德的外化表现与观评尺度,判断是否敬德、明德,均在于其是否守则。
礼乐制度不适合时代,孔子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希望来自何方?
这也是为什么儒家学说,后来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在亲缘关系的肯定上符合当时人们的行为认知,毕竟,亲族之间的关系自然要比陌生人之间好,而世袭制度本身就是在亲缘关系的肯定上进行传承的,如此,两者自然能够相辅相成。宗法制依旧存在,孔子为“礼乐制度”和“封建制度”寻找心理依靠...
李禹阶:陶寺文化与早期中国的初构
如果说陶寺文化还是局限在晋南临汾盆地初具国家制度雏形的都邑邦国,那么二里头广域王权国家极大发展了陶寺文化所形成的政治社会结构。二里头早期国家出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先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的节点,拥有迄今所知东亚大陆最早的青铜礼器,奠定了中原早期国家礼乐文明的基本格调。二里头文化比陶寺文化更具“王都”...
青铜鼎也有套娃?
“7+1”件鼎的精妙组合这就是西周礼乐中的列鼎制度这套文物由7件列鼎和1件陪鼎组成7件列鼎形制、纹饰相同尺寸依次递增附耳直立、马蹄形足、有盖、平顶造型端庄、纹饰精美盖顶及腹上部饰蟠螭纹腹下部饰垂鳞纹,耳外饰S形纹鼎盖与鼎腹内侧均有铭文...
一周文化讲座|短视频时代阅读的获得感到底在哪里?
时间:4月20日(周六)9:00-21:00地点:海淀区成府路28号PAGEONE书店嘉宾: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景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田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严飞三位社会学家领衔,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多家媒体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