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港澳青年作家:他们写作,并期待雨林般生猛的文学地景
“所谓的跨界、破圈,对我来说反倒像是一种必然的连结,就像诗和歌,本来就是一体两面。”在袁绍珊看来,从事创作,尤其是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是耐得住寂寞。在诗歌不时受到污名化、诗艺的传统被遗忘、AI也可以写诗的当代,她更关注及在意诗歌能否保持先锋性——而跨界就是诗的先锋性的表现之一。谈及文学跨界,她认为另...
对话独立开发者:一千个开发者有一千种AI原生
这两类并没有高低之分,但有左右之别。心光日记和歌歌AI刚好就是两个不同路线的产品:心光日记的两位开发者都是第一次开发产品,他们没有既定的框架和约束,一切从头出发;而歌歌AI的开发者曾在网易天音团队,带着大厂的经验,完善工整的产品功能设计,试用下来有一股互联网的熟悉之感;心光日记前者提供的是情绪...
已悟无常世,却无惊惧心——和泉式部的爱情和歌
因为即便从礼仪上来说,回赠和歌也是必要的。不过,我们可以想象,男子一定是被她执着的热情吓倒,只能随便应付一首和歌就落荒而逃了吧。实际上,和泉式部的和歌,比起在她生活的平安时代,反而是在其死后的时代逐渐名声鹊起了。与这种倾向相一致的是,她被含有较强国家要素的敕撰和歌集收录的作品,完全不敌直接表现她...
俳句、和歌、汉诗、书道四绝的诗僧良宽
解良荣重说良宽“讨厌书法家写的字,讨厌事先已知会怎么写的诗,以及依题写作之诗”(師、嫌フ処ハ、書家ノ書、歌ヨミノ歌、又題ヲ出シテ歌ヨミヲスル),良宽珍惜有所感、真性情的自由自在的创作,而非“行家”体、套规则的制式之作。归纳几点良宽歌作特质:格调高雅(川端所说超脱江户后期习尚,而臻于古代...
从《万叶集》到《古今和歌集》,和歌是如何成为日本文化典范的?
从《古今和歌集》开始,原本只是为了个人方便使用的假名开始成为正式文字进入日文系统,以假名写作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直到平安时代末期,敕撰和歌集的做法十分流行,先后出现《后撰集》《拾遗集》《金叶集》《词花集》《千载集》,加上镰仓时代初期的《新古今和歌集》合称为“八代集”。继汉文和汉诗之后,和歌也成为...
...而想成为它的意义” ——记孙良好、亦夫《华文写作和文化认同...
从《万叶集》4516首和歌到《诗经》311篇的诗歌,从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都找不到我想静静的原因和理由(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闲话少叙,听听《华文写作与文化的认同》,或许孙良好、亦夫二位讲师可以敞亮我的烦恼。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瓯江特聘教授。出版专著《建筑·抒情·栖居大地—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三维世界》...
《火焰上的辩词:吉狄马加诗文集》 :彝人之子,汉语写作,中国诗人
第一组是“族群、地理、文化、文明”。从青年时代的写作开始,对自身文化身份的敏锐、深度关注就是他鲜明的特点——他是彝人之子、彝族的诗人。第二组关键词是“口语传统和文字传统”。彝族文化有丰厚的口头传统、史诗文化。同时马加又是在李杜文章、《诗经》《楚辞》的汉字文化传统中孕育出来的。他的写作在这两种...
“孩子”在日语中为什么写作「子供」?
“孩子”在日语中为什么写作「子供」?日语中的「子供(こども)」一词,是由「子(こ)」(孩子)+「ども」(表示复数的后缀)构成,最早出现在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晚期日本最早的诗歌(和歌)总集《万叶集》中,本来表示孩子们的意思,但后来慢慢由复数变成了单数。
“大愚”良宽:俳句、和歌、汉诗、书道四绝的日本禅僧
良宽以和歌抒发情感,而用汉诗表达思想(虽也不乏以汉诗吟咏情怀之作)。他的汉诗如实呈现了他的人生观、社会观,具有冷彻的观察力与宏大的想象力,饱富思想性与对人间的爱。“身心脱落来!”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描绘良宽,我愿用“良宽”两字:良而且宽。其次我愿用“任真”:随性、任性,顺其自然。
【专访】夏宇:我离硬壳精装铜版纸烫金封面的典藏版装帧还很远
夏宇:就像我很害怕一种拟人化的写作。维基解释拟人化“将人类的形态、外观、特征、情感、性格特质套用到非人类的生物、物品、自然或超自然现象。常出现在对动物、自然力量或是所谓“命运的主宰”之描述或理解上。”人类至上的人类又在搞机器人,处处代入人的语法人的意图动机人的情感。每当电影里把动物植物搞成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