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词式微?读了李东阳的诗词,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误解
明诗经过茶陵诗派的发展,由富丽雍容、肤廓冗长的台阁体风格转入“诗必盛唐,文必秦汉”的复古风尚。茶陵派诗人李东阳就是明代诗人中的佼佼者,李东阳爱诗如痴如醉,作为开宗立派的诗人,他凭借着显著的创作特色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李东阳与朋友来往密切,所以他的诗歌中有不少是叙述与朋友之间感情的,许多抒怀诗...
“金碧辉煌耀九霄”,那些与北京有关的古代诗歌丨京华物语
李东阳祖居西涯,成名后仍对少年成长之地抱有深厚感情,《西涯杂咏》是他为什刹海一带胜景创作的十二首五言绝句的总称,每首一景,分咏海子、西山、响闸、慈恩寺、饮马池、杨柳湾、钟鼓楼、桔槔亭、稻田、莲池、菜园、广福观。本首所咏之桔槔亭,具体地望已经无从考证,据诗意,当在什刹海沿岸,临近水田。玉泉趵突...
李东阳5首巅峰诗作: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表达了李东阳对彭民望的深切同情和自己的无奈。李东阳虽然在京城有一定的地位,但对于彭民望的困境却无能为力,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关怀和愧疚。《寄彭民望》是一首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意境深沉的佳作。这首诗通过对彭民望的处境和遭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同情...
诗歌表达技巧之列锦白描点染点面结合
前一大类主要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后一大类主要出现于近现代文学作品中。(《修辞新格》,福建教育出版社)中国的古人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如明代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谈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
长卷丨捡到了李东阳的日记本,打开看看?
“我家住在潇湘东,长向沧浪忆钓翁。”长沙、茶陵,成了明朝首辅(宰相)李东阳挥之不去的乡愁,他把北京的书斋称为“怀麓堂”,将诗歌理论汇集成《怀麓堂诗话》。
东阳书院、李东阳研究院正式揭牌
1月26日,株洲市东阳书院、株洲市李东阳研究院正式揭牌(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李东阳,是明朝首辅,明朝中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茶陵诗派”的领袖。李东阳领导的“茶陵诗派”,摆脱明初台阁体的束缚,主张文风复古,追求率真自然,引领诗歌突围,成就斐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明代诗人李东阳,身在体制内却不写老干体,一首题画词铸就了经典
李东阳悠闲生活的另一表现形式是身在体制内,却不写老干体诗歌,他将大把的时间花在与友人交游酬唱上,与友人的聚会促进了诗友间的感情交流,并在文坛形成一定局面。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词“茶陵诗派”,就是在这样的交游与酬唱活动中初具规模了。一首题画诗,经典咏流传...
六首合欢花诗歌,昼开夜合,花香色艳
除此以外,古往今来人们还把合欢花当作朋友情深、人们团聚、美好喜庆生活的象征。文人墨客还为此写下不少的诗词,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六首古人的合欢花诗歌。《合欢》李东阳夜合枝头别有春,坐含风露入清晨任他明月能相照,敛尽芳心不向人合欢花青翠欲滴的叶子,粉红的丝状花絮,在枝头上脉脉含情。特别是经过清晨阳...
古典诗歌中的葫芦意象与中国人文精神
李东阳曾在《弃瓢图》诗中说:“至人于物本忘情,瓢系犹嫌树里声。应是向来新洗耳,各种听得更分明。”他认为人不能拘泥于外物,否则总会被外物所累,即如许由,虽然洒脱,但也因嫌弃瓢打树的声音而烦躁。实际上,洗耳恭听才得忘情之自由。如果换一个视域,原来“浩浩天地间,吾亦一瓢耳”,抛掉“物累”和“赘形...
李东阳作品赏析
李东阳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是一位起衰复盛的巨手,而且在诗歌理论批评方面也有建树。他的诗论观点,除散见于部分“诗序”外,主要见于《怀麓堂诗话》一卷。他论诗,反模拟,主性情,推崇李、杜,但又不拘一格。他所强调的是以声调为主。从此出发,提出“诗与文不同体”,强调诗文体式的区分,诗才、文才的区分,诗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