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经济理论与数学
我认为钟摆总是在对具体描述和构建经验抽象总结的尝试之间摆动,一个年代和传统更强调某一过程,而另一个时间和地方则强调另一过程。但我确实认为,当钟摆摆向有利于理论的一边时,会有一种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在起作用,即更方便的演绎方法将取代不太方便的方法。符号演绎的便利性。请不要误会。到达某些目的...
1969年-2023年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5万字长文收藏版)_手机...
该法则告诉我们,如果试图用一种政策工具实现多个经济目标,则会因为目标之间的冲突而降低政策效率。这一思想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也对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提供了解释。1970年保罗·萨缪尔森保罗·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由于其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
关于《著作权法》的经济学考量 ——以音乐产品为例
众所周知的萨缪尔森法则表明,单位资源的文化产品的边际效益总和必须等于文化产品的相对价格,由此便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文化产品来说,以音乐产品为例,由于音乐产品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外溢难以量化,且理性经济人的搭便车等行为会导致文化产品创作者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从而使得外溢部分无法转换为明确的经济价值以返还...
我国“比较优势逆转”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背后的新经济法则
所谓比较优势的逆转升级是指一个国家在原本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大幅提高了生产率,逆转了该国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的逆转最早是由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在2004年作为一种设想提出的。尽管这一猜想其结论的正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但其设想的“比较优势逆转”...
萨缪尔森:闭门造车者,终将孤芳自赏
萨缪尔森:闭门造车者,终将孤芳自赏作者|保罗·萨缪尔森来源|《我的伦理观、科学方法论和工作方式》伦理观许多经济学家——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克努特·维克塞尔(KnutWicksell)、莱昂·瓦尔拉斯(LéonWalras)——之所以成为经济学家,是为了有益世人,他们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我成为经济学家则...
保罗·萨缪尔森:主流经济学家眼中的全球化
萨缪尔森的文章以中美两国为例讨论自由贸易(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他运用李嘉图、穆勒等古典经济学家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自由贸易的全球化如何把国外的技术变化转变成两国都获益。但是,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有时一国生产率的提升可能仅对该国有帮助,这降低了两国之间的潜在贸易收益,从而持久地伤害另外一个国家。这种伤害不同于因短期成本...
最新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1969-2023(5万字长文)_腾讯新闻
丁伯根法则,即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而要达到多个目标,政府必须至少应用多个独立且有效的经济政策。该法则告诉我们,如果试图用一种政策工具实现多个经济目标,则会因为目标之间的冲突而降低政策效率。这一思想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也对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提供了解释。
营销从不是卖货,是有利可图的满足需求
60年后的今天,这个选择使他他成为了现代营销的奠基者、营销学第一学者,也成为了和自己的恩师萨缪尔森一样的大师。第二条,长期主义坚持做一件事1分钟,和坚持做这件事一小时,可能区别不大,但如果你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一件事,并持续在这个方向深耕和迭代,那这件事就超脱了事情本身,被赋予绝对的价值与意义。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思想全景(上)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有多人存在师生或共事关系,例如1987年得主索洛是1973年得主列昂惕夫的学生,1997年得主默顿是1970年得主萨缪尔森的学生等。诺奖得主的学术生涯符合比尔德定律(30-40岁区间的产出最高,70%的工作在45岁前完成,80%的工作在50岁前完成):28岁获博士学历,此后进入学术成果的高产期,39岁出版最重要的学术...
如何把“危机”变成独特的机会?
所谓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theStolperSamuelsontheorem),简称S-S定理,是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在1941年发表的《保护主义与实际工资》一文中提出的一种关于关税对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或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的理论。该定理证明了在实行保护主义的情况下,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