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司法解释明确民法总则相关诉讼时效问题
司法解释同时规定,民法总则施行前,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民法总则施行之日,中止时效的原因尚未消除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最高法民二庭负责人表示,诉讼时效制度是民商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民法总则...
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95条裁判观点(2023年12月修订)
但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已不属于《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的第一种情形即提起诉讼,而是属于该条规定的第二种情形即当事人主张权利。该案中,经催告当事人仍未交纳诉讼费法院裁定按撤诉处理,起诉状副本并未送达相对人,张某既未通过诉讼方式,也未通过诉讼外方式向相对人主张权利,故不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断。观点来源:...
《民法典应知应会200条》
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后,再与民法总则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4.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民法典》共7编1附则、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5.民法典是什么时候通过的?2020...
租金的诉讼时效是多久,某Ai回答“3年或1年”,错误
因此,在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实施后,对于新发生的租赁纠纷(含租金纠纷),诉讼时效一律按3年诉讼时效处理,不再实行过去的“2年普通诉讼时效或1年短期诉讼时效”,也不能理解为“实行3年普通诉讼时效或1年短期诉讼时效”。二、从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开始实施,《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均已被废止,...
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涉“赔偿责任”条款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民法典总则编解释》)第21条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者负有告知义务的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致使当事人基于错误认识作出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欺诈。第22条以给自然人及其近亲属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
以案讲法|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
有关诉讼时效的常见法律问题 | 法通识
3.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是指权利人请求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最长自然时间,为20年。前两类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与权利人主观上是否知晓权利受侵和义务人相关,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也被称为主观诉讼时效期间。第三类诉讼时效的起算则与权利受损的客观情况相关,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规定,也被称为客观诉讼时效期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届满的32条裁判规则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可见,除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外,诉讼时效中断的原...
【西固法院案例】权利有期限,维权莫“迟到”!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实施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原来的2年调整为3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9万欠款二审被判归还,裁判背后是“如我在诉”的理念
2017年10月1日起,民法总则正式施行,意味着2018年7月19日的这次通话中,李某同意履行债务后,原告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三年。最终,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依法纠正了原审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的错误,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限被告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支付租金59万元,并支付相应违约金。二审判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