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大核心思想对现代社会的诸多启示
指符合道德规范和正义原则的行为和选择,强调在利益面前坚守道义。孟子7.“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推而广之,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8.“内圣外王”:个人要通过内在的修养达到圣人的境界,同时在社会中实现王道,为天下谋福祉。9.“和为贵”:重视和谐,倡导人们在相互关系中寻求和谐共处...
儒学研究 | 陈赟:“内圣外王”与中国思想中的秩序结构
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挺立自己的道德人品”,而外王则见儒家之政治理想,“落在政治上行王道之事”;内圣就是“内而治己,作圣贤的工夫,以挺立我们自己的道德人品。‘外王’就是外而从政,以行王道。”即便如此,牟宗三还是看到,“内圣的工夫是每个人都能作的……外王就不一定了”“内圣的工夫不但是...
古代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制
恤幼原则。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古代法律采取了宽宥、体恤未成年人的恤幼原则,对未成年人进行倾斜性保护。具体体现在刑事责任年龄、刑罚以及讯问等方面。如《唐律疏议》结合具体情况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处罚,轻重有别,避免了机械化、简单化,兼顾“内圣外王”与“德政礼教”,树立了立法标杆。此外,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
阳明心学视域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意蕴探析
王阳明这种“良知不假外求”其实是儒家德治思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落实,他将良知作为不同人群的共同价值,明晰了“内圣外王”由内而外、由个体而群体、由自治而共治的实现路径,具备了一定的可操作性。任南赣巡抚期间,王阳明创行十家牌法,推行《南赣乡约》,大办社学、兴建书院。以政治制度和社会...
梁涛| “内圣外王”的本来含义
但由于黄老派主张“因循为用”,强调尊重客观治理之道,反对君主对臣下、民众作过多干预,要求君子“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百官“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故仁义、礼法、形名等“末度”即具体的原则、法度在外王的实践中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内圣而外王,不是直通而是曲通,是...
千年王安石︱内圣外王:哲学家王安石的思想世界
那么始于天、发于心的礼,也就是自然的、客观的和绝对的,它是一种客观的理性原则(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这一套客观的理性原则运用于改革变法之中,它是可行的并且是高效的,但是也因此缺少一些“人文情怀”。作为一位哲学家,王安石的思想世界是深刻的,是丰富的。以上我们只能带领大家从“内圣外王”这一个窗口窥知一二,而要想对王安石...
「名企|观察」内圣外王:广汽本田700万辆达成之道
体系进化的原则、技术赋能的原则、品牌向上的原则,让广汽本田在瞬息万变的行业大潮里,拥有“内圣外王”修身之道,在大浪淘沙中,不但实现了700万产量,也让广汽本田完成全体系激活,顶天立地,“为之君、为之亲、为之师”,为广大车企从优秀到卓越树立了典范!可以预见,在后700万时代,广汽本田将会与广大消费者携手,...
笑蕾集团-管理之“内圣外王之道”
原标题:笑蕾集团-管理之“内圣外王之道”西方管理学家所论述的管理的实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哲学讲的“内圣外王”的哲学之道。管理对于人而言无外乎就是:“管好自己和管好别人”,对于企业这个组织而言就是“能形成产业,对外成王称霸,成为某一领域的引领者”,也就是要做到“内圣”和“外王”。
每日一练 | “内圣外王”最早出自?
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孔子对于法治的态度新探:原则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孔子之道是内圣外王之道。儒者在野不得位,只好侧重于“内圣”;一旦得位就会内圣外王并重,而不免执法。孔子任鲁国司寇,是最高法官;孔门弟子从政,也不免断狱执法。钱穆说“法原于儒”;郭沫若说“前期法家在我看来是渊源于子夏氏。子夏氏之儒在儒中是注重礼制的一派,礼制与法制只是时代演进上的新旧名词而已”。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