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从大名走向中国文化深处 ……
摘千余条示之,谓多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才三十二事,先生(黄庭坚,笔者注)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这种“临大节而不可夺”的风节,令人感佩。
黄庭坚兰亭序全篇书法,云逸书院出品
此外,黄庭坚在《论书》中也表达了对书法学习的看法:“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5^]他强调书法不仅仅是技巧上的模仿,更是一种心灵和哲学的体现。尽管搜索结果中没有直接提供黄庭坚的兰亭序全篇书法作品,但通过他的书论可以感受到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如果想要欣赏黄...
《中国书法史》:黄庭坚书论持精髓——韵
黄庭坚不仅评价别人书法以“韵”为标准,他自己所追求的也是“韵”。现代书家马宗霍(其实我更认为他是文字学家)评论“宋四家”时说:“综是四家,冠冕一代,要其独到,各有专胜:‘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宋四家)苏轼的“同年”晁端彦对黄庭坚的书法,说他“唯有韵耳,至于右军波戈点画,...
中国绘画丨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北宋·司马光
黄庭坚《论书》就曾评价说:“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似其为人,所谓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者,观其书可想见其风采。”宋高宗也称:“司马光隶书字真似汉人,近时米芾辈所不可仿佛。朕有光隶书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点击图片学国画▼人物知识山水知识花鸟知识...
林散之大草《论书一首》学习笔记
“信有苾蒭蔓引香,纵横天趣比钟王。云烟大化虚灵处,一舞如椽自狷狂。”这是笔者学习林散之大草《论书一首》记句。“走进大草”系列,“二王”之后,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群峰屹立,叹为观止。进入20世纪70年代,林散之以其卓荦的艺术才华而声名鹊起,尽管近一段时期有论者对是否认同其“草圣”盛名颇觉“踌躇”,笔...
黄庭坚生平最得意的书法,被誉为“一代奇笔”,每个字都毫无破绽
我们在黄庭坚的《山谷论书》当中不难发现,黄庭坚获取笔法的途径是见到了张旭、怀素、高闲的墨迹,在这些墨迹当中悟出了“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印印泥”的古人用笔之法,而这些用笔的法则,在这件《经伏波神祠诗》当中被完美得体现了出来,黄庭坚的笔法境界于此作当中可见一斑(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也难怪,此作成为了...
黄庭坚对苏轼书法的继承:创新精神与学问气节
黄庭坚论书对学问气节的重视,与苏轼别无二致。苏氏在《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中,谆谆告诫学书的晚辈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认为学书之道最根本的还是多读书,学养丰厚了,笔下自然有万千气象。苏轼对人品亦相当看重,如他评颜真卿书法,说:“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
“二王”及其书脉对黄庭坚书法审美观的启示——骨肉相宜
黄庭坚论书中一直强调以“篆隶笔法”入书,这一点放在艺术审美上的效果即是“肥不暴肉,瘦不露骨”。在《论作字》中进一步点出“肥字须要有骨,瘦字要须有肉”的中和之美。黄庭坚认为魏晋以降,具有此美者首推王羲之。“书孔明对刘玄德语,章草法甚妙,不知与王中令书先后,要皆为妙墨。盖融会张芝、索靖两家...
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阐释
黄庭坚认为:“凡书画当观韵”。将“韵”提高到审美的最高层次,他推崇苏东坡,认为“笔圆而韵胜……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又说:“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韵”和“俗”是不相容的,正如刘熙载《艺概·书概》所言:“黄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盖俗气未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要做到“韵胜...
真赝存疑黄庭坚草书《释典卷》在日本拍出2.88亿元,传为中国马姓...
在古代书画市场上,“宋四家”书法墨迹流传罕见,极具收藏价值。4月18日晚,在日本上氏拍卖2024春拍的“百年藏珍——关东某藏家旧藏专场”中,一件被祝允明称为“神品”的黄庭坚(款)草书《释典卷》吸引着各地藏家关注。▲黄庭坚(款)草书《释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