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人都在拍纪录片的时代吗?|编导|剧情片|上海国际电影节...
无论年轻或者年长,大家都作为影像创作者,只是方式不一样,但均是对世界看法的一种表达。这不禁让人想到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理论家吉加·维尔托夫曾宣告——纪录片才是未来的趋势。这句话将会在历史中得到检验,但必须承认的是,传统纪录片和非虚构短视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朝向未来又无限近于当下的纪录片仍需被...
记忆的风景,致敬电影教育家司徒兆敦老师 | GZDOC
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自2018年12月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先后举办了“格里尔逊”“维尔托夫”“伊文思”等纪录电影大师的学术研讨会,深入挖掘、研究和传播这些已载入纪录片发展史册的大师们的创作理念、创作经历、学术思想和人生故事,对当下纪录片创作和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次与国家图书馆共同举办“致...
一幅当今世界思想导图丨《21世纪的21位思想家》入选四大榜单
我逛了不少同类厂家的网站,最后选择Cameca的原因是:这家公司是做电影放映机起家的,在有声电影刚出现的时候,它就推出了能播放声音的放映机。后来,它转入科学仪器行业,不过在60年代曾短暂地回归人人交互媒体,推出了著名的点映机Scopitone。吉加·维尔托夫让我们明白,电影用电影眼睛(kino-eye)取代了人的视觉。电...
达利、蒙克、罗德钦科,艺术家开启的电影海报“黄金时代”
随着谢尔盖·爱森斯坦、列夫·库列绍夫、弗谢沃洛德·普多夫金和吉加·维尔托夫等电影制作人开发出全新的电影类型,这种风格悄然兴起。为了突出剪辑的作用,他们在寻找维尔托夫所谓的电影真相,即将纪录片的片段拼接在一起,创造出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方式反映在艺术家为宣传这些电影而创作的海报上。他们利用独特的蒙太奇形式...
从《黑皮书》到《狂暴凶狮》《指挥家》,关于荷兰电影你还知道多少?
在电影史上,人们将伊文思和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伊文思导演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来中国拍了大量的纪录片。图为1983年,伊文思到访北京电影学院(有人发现了吗?右上角那个小伙子是陈凯歌)...
全国第一家纪录片展示中心在广州开放
开放后,中心将举办主题论坛“历史和影像”及14场中外经典纪录片馆藏展映及7场研讨活动,包括纪念延安电影团成立80周年、英国纪录片之父格里尔逊、俄罗斯纪录片先驱“电影眼”开创者维尔托夫作品研讨等(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俄罗斯国家电影基金会、英国国家电影学会、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国家图书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将派代表出席。中心还...
这群人类学家,用纪录片挑战你的感官和认知
这些视觉呈现上的新尝试有其传统可以追溯:20世纪20年代,苏联大师吉加·维尔托夫(《持摄影机的人》导演)的“电影眼睛”理论认为镜头在记录与呈现上比人眼更具优越性,电影工作者只需要用摄影机“在不知不觉中捕捉生活”,反对人为的搬演,这也启发了“直接电影”理论。而这些或许正是卡斯坦因-泰勒这一系列纪录片的...
好书·书摘|一幅当今世界思想导《21世纪的21位思想家》入选四大榜单
吉加·维尔托夫让我们明白,电影用电影眼睛(kino-eye)取代了人的视觉。电影向人的视觉呈现的已经是某种介人的东西了。科学仪器甚至进一步拓宽了感知的范围,创造出了各种空间和时间尺度的介人性感知。比方说,仪器能感知和测定远祖化石,对人类的感官频宽和记忆力来说,这些化石是完全陌生的。机器感官充当非人中的介人领...
读书| 德勒兹生命最后历程的生成与游牧——《两种疯狂体制:文本与...
当电影制片人说“嗨,大伙儿,这就是一部电影”,这里没有其他层次的影像,我们只能从表面上看。维尔托夫曾经说过,有几种不同的生活需要一起来考察:为了电影的生活、电影中的生活以及电影自身的生命,等等。无论如何,影像不会表达任何先天的现实,它拥有着自己的现实。
吴泽源|让-吕克·戈达尔:用目光守护电影的反对派
从1960年代初期崇尚好莱坞的迷影纨绔子弟,到1970年代“齐加·维尔托夫小组”(GroupeDzigaVertov)时期在影片中大段引用红宝书,再到《芳名卡门》和《告别言语》(Adieuaulangage)中依然念念不忘提及“伟大舵手”,戈达尔的政治观在六十年代末期经历了向极左的剧烈转变,且从未从这次转变中真正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