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人来讲良渚的故事 国庆节现场探访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
这个假期,良渚古城以“良渚之音·玉鸟腾飞”为主题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既有“玉鸟如初”这样走进古城鸟类世界,了解良渚时期鸟类动物考古研究成果的科普展;也有“文明溯源莫角山考古发掘记”这样的文化沙龙;还有水坝探索、良渚磨玉等研学活动……薄小雪认为,让良渚文化活起来,并不能只依靠置景,“我们结合遗址公园的...
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丨良渚古城溯源流
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会主席一锤定音,中国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遗”。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良渚文化的发掘与保护让悠久的中华文明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正深深镌刻下文化自信的印记。
当遗址保护走入可持续发展:让文化遗产有尊严地活下去
“自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良渚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从未止步。”谈起良渚古城遗址考古近5年取得的成绩,马东峰难掩自豪。去年底公布的这一新发现,反映了良渚先民聚落管理和城市营建理念、信仰体系不断成熟的演进过程,显示出良渚文化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遗址:五千年文明实证之地不断有新突破
此番发现初步廓清了良渚遗址群经历了利用山前地貌建设散点式聚落,到建造莫角山、反山等大型工程,规划建设外围水利系统,再到构筑带有城墙、外郭的良渚古城的四个发展阶段。“自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良渚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从未止步。”谈起良渚古城遗址考古近5年取得的成绩,马东峰难掩自豪。
安徽磨盘山遗址:以4000多年文化积淀,探问良渚的源头与边界|2023...
促成项目早期落地的重要推动者、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副所长宫希成研究员认为,磨盘山遗址为确定良渚文化的西部边界,在皖东南地区的拓展程度有意义重大。文博时空邀请磨盘山遗址项目发掘相关的三位“关键先生”赵东升、水涛、宫希成先生,解读磨盘山遗址发掘的缘起、文化内涵以及对于长江下游文明进程探索的意义,还原“王”...
从沈家里遗址,窥良渚文化石器工业
2023年7月至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以及萧山博物馆共同对沈家里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经国家文物局审批核准发掘面积325平方米,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良渚文化石器加工场是重要收获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根据出土陶器形态,沈家里遗址贯穿良渚文化之始终。一方面,出土海量的石器产品,生产链条完整,但是绝大多数为石核与加工...
宁波发现两处古遗址 年代最早可追溯至良渚文化时期
中新网宁波1月2日电(童笑雨柯明清)1月2日,记者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获悉,浙江宁波发现树桥遗址和潘家耷遗址等两处古遗址,遗存年代最早可追溯至良渚文化时期。其中,树桥遗址的发掘填补了鄞江流域六朝旷野遗址的空白,潘家耷遗址以史前时期遗存为主。
宁波奉化江流域又有考古新发现,方圆5公里已发掘8处史前遗址!
12月10日,记者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获悉,宁波又发现一处史前文化遗址——陈王遗址。该遗址年代跨度大,由早至晚分别为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战国时期、汉六朝、唐宋时期,以史前时期遗存为主。陈王遗址发掘场景航拍照。(图片由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提供)...
关于马桥文化,一起来了解下!
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参观马桥古文化遗址发掘汇报展览专家依据考古发现研究判断,马桥文化的陶质生活器皿和石质生产工具都继承了良渚文化的相当一部分因素,马桥文化中少量的青铜器又可能来自中原地区夏商文化的影响,而陶簋、蘑菇型捉手器盖等陶器的风格又与山东半岛的岳石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马桥文化集聚的多种文化...
西方学者发现秘密:DNA检测可以证明,良渚文化不是中国文化 | 胡白...
4300年前,良渚人突然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今天,我们借助科学研究、古代史料和考古发掘,做出了以下推测:1.海水淹没论。迄今为止,在发掘出的300多处良渚文化遗址的地层上方,普遍发现了淤泥、泥炭和沼泽层,专家推测,在良渚文化晚期,气候变暖,海平面持续上升,太湖盆地靠近大海,地势低洼,海水淹没使其成为沼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