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才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才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才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四川在线)
教育强国 躬耕笃行④|蒋德明:大学之道在明德 教育理想要躬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中的这段话,说出了教育对“传道”的要求。蒋德明在其从事30年的教育工作中就像熟悉自己的名字一样,深刻了解这一点。1994年7月从四川师范学院毕业后,蒋德明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成都二十四中、树德实验中学、树德协进中学、成都三十七中,四段工作经历;教...
儒家常识知多少?精华语句看这里!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境界。)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
校长杜江峰在2024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你们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当有青云之志,勇于迎难直上,不局限于追求一份稳妥的职业或安逸的生活作为目标,而要将个人成长根植于国家与时代的进步之中,努力将所思所学回馈社会,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青春的奋斗力量在于至诚至善中明大德,坚持自立自律,守望精神家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至善 时习日新
“明德至善”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习日新”出自《论语》和《大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前一句高度凝练地阐述了学校立校立教的根本,也是学校发展的高远愿景;后一句则体现了教师为学施教的应有态度。由于与吴江县学、文庙的渊源...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走近湖湘文化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在长沙成立(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等一批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青年学生,作为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者,以天下为己任,注意自我修养。新民学会取义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而新民学会的精神导师,则是他们的老...
胜者教育:教书还是育人,明德比成才更重要!
“四书”中《大学》开头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几乎每一个中国教育者都常引述的一句话,讲的是大学的目的是育人,是人的道德,是人的善。中国文化中的做人是非宗教的,这是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梁启超1914年到清华演讲,题目是“君子”,对应的英文是gentlemen。梁启超以“君子...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光明日报-光明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立德”思想,主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实现立德的育人目标关键在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夯实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引领大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
“总书记‘典’亮青年路”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引用《礼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句寄语广大青年。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映照出心怀家国、躬身为民的人民情怀,蕴含着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治学之道。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总书记谆谆嘱托。“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肺...
明德引领人生,修身成就未来——一个君子的成长蓝图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首先,我们要有生命的目标朝向,有了这个朝向,也就知道了此生的目的。明明德,这个明德是我们每个人本自具有的光明之德。人生来具有善良的本性德行,但由于后天受到蒙蔽、个人气禀的拘束,明德受到压抑。要经过教育,我们自己来明明德,使它发出光明,让它显露出来;它一经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