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访华研究的“翻译转向”
《翻译的危险》和《龙与狮的对话》都关注翻译问题,倡导对翻译在外交中的作用的再认识,集中体现了马戛尔尼访华研究的翻译转向。同时,二者的意义还在于将目光由关注礼仪之争的制度研究转向关注参与历史的个人,由关注访华知识对英国社会文化的冲击到关注生产这些知识的个体,这是由关注结构到关注个体的转变,呈现出当代研...
...| 赵涛:妙在隔与不隔之间——浅谈海外中国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在关注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之上,海外中国研究及翻译要实现当代转向。例如有学者已经揭示了自二战以来,海外中国研究的重心开始由传统中国转向当代中国,21世纪后传统中国研究已明显式微,当代中国研究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心,当下中国的实践正成为海外中国研究的新热点。有学者讲不了解过去,就无法认识当代中国。其实反之亦...
首届《红楼梦》多语种译介与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外举行
阐释与研究,将接受理论和红楼梦的域外流传及影响研究紧密联系,实现美学评析和史学实证的理想融合,推动并完成超越文本、超越翻译的文化转向,认清红楼梦在国际文化空间的状态并使之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获得超越民族文学的更多意义,已成为研究者共同思考和追寻的目标。
荐读|中德文化丛书·郭沫若的德语著作翻译与德语世界的郭沫若
本书基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社会转向”两大视域,较系统地研究了翻译家郭沫若在德语文学、马克思主义、艺术考古等学科的翻译贡献,结合翻译所处的宏观时代、社会和文化症候来构建其在德国文化接受方面“身在东瀛,心系西方,思接欧陆”的特征。同时,钩沉郭沫若其人其作在德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从意识形态、审美取向...
《龙与狮的对话》:翻译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明彼此面对的方式
重大的改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阅读文化转向的翻译理论。当时可以说有豁然开朗的一种感觉。文化学派关注翻译在译入语文化和历史的影响。重视历史背景,不单能够更好地解释各种各样的翻译史现象,更能呈现翻译对人类文化和历史发展的真正价值和力量。这就是翻译研究真正的意义。基于这个理解,我开始了翻译研究的新方向。
刘成富:文学翻译为何能架起中法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
中新社记者:中法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之一,文学艺术交流源远流长(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翻译过程中,总有许多幽深复杂的心境能挣脱文化和语言的桎梏。您在阅读、翻译、研究法国文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心灵相通”的时刻?刘成富:中法是两个文化大国,在很多方面,文人的视野是融合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写过40多部作品,其中...
东西问·汉学家丨美国汉学家夏含夷:我对中国文化是有“爱情”的
“《周易》与《诗经》诞生于同一文化环境,都有相同的宇宙观。因此,要深入理解这两部文献,必须相互参照。这也是我从研究《周易》转向研究《诗经》的原因。”在夏含夷看来,《周易》的“象”与《诗经》的“兴”发挥着相似的作用。在西方学术界,目前关于先秦史的诸多辩论都聚焦于《诗经》,尤其在口述文化与文字...
三百年来俄罗斯汉学—中国学的研究与发展
之后随着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数百年间,世界对中国研究的热度不减。中国问题研究也由传统文字、语言、文化领域逐渐转向以社会科学方法全面分析现当代中国的现代中国学范式。在世界中国学诸多流变和派别的百花园中,俄罗斯汉学、中国学研究延绵不断,自成体系。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俄罗斯中国学借天时地利,在300多年俄罗斯...
金元浦:就这样我闯进了文化创意产业
在对西方文化转向的考察中,我们着重考察了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和欧美文化研究与文化诗学(文化唯物主义)学派,开始大力推动中国文化研究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我主编了《六洲歌头·当代文化批评丛书》《“人海诗韵”艺术文化散文丛书》。1998年我和陶东风、史建一起发起做《文化研究》丛刊,我们敏锐观察到了一种变革—...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技术方向”访问学者项目启动
为培养懂语言、懂技术、精专业的翻译人才,需要进一步构建技术赋能型的智能教育体系,助力国家翻译事业发展,进而促进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如何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革新翻译人才培养理念、优化翻译教学内容,完善翻译教育体系,推动翻译研究创新发展,对促进我国翻译人才的战略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