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将全面运行
中新社太原11月19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环境一号”C星19日清晨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消息称,这标志着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2+1”方案正式组成,并将全面运行。“环境一号”C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穿透力,特别...
学术交流 | 李振洪教授:影像大地测量学发展现状与趋势
顾及研究对象空间位置的不同,影像大地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球大气环境观测与反演、地球表面环境监测与演化以及地球内部物理结构与动力学反演。引入数字高程模型反演、大气水汽监测、活动滑坡探测与监测、地震周期研究以及土壤湿度监测等应用案例,分析了影像大地测量学的现代应用。最后,提出多源海量影像的融合和近实时...
遥感技术新进展赋能水利行业应用|卫星|雷达|反演|l波段|辐射计...
陆地探测一号01组A/B卫星(LT-1A/1B)先后于2022年1月26日、2月27日成功发射,又被称为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环境减灾二号E星(HJ-2E)于2022年10月13日成功发射,搭载了5米S波段SAR。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构建了覆盖C波段、S波段、L波段的SAR观测体系,可用卫星资源达到了6颗,为洪涝应急遥感监测提供了丰富的数...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
依托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2+1”阶段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紧密结合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工程计划,开展后续卫星需求论证工作。积极促进稳定高效的国家灾害监测能力的形成,充分利用已有各类军、民用遥感卫星数据,综合利用国内外航空航天遥感资源,优势互补,通过建立国家、区域、省级应用网络体系,实现具备灾害监测...
中国的人造卫星分几类?有哪些功能和特点?一文梳理人造卫星类型
卫星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正常,并通过遥感仪器对全球大气进行观测。海洋系列卫星的发射截至2016年底,已经发射了海洋一号A/B星、海洋二号卫星,具备了海洋动力环境观测能力,在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应用。环境与灾害监测系列卫星包括“4+3”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具备中分辨率、宽覆盖...
中国“环境一号”C星将与A/B星组网运行 互补观测
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进行研制的卫星应用系统,它由2颗光学小卫星(“环境一号”A/B星)和1颗SAR小卫星(“环境一号”C星)组成,拥有光学、红外、超光谱和微波多种探测手段,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发射成功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送入太空,约51分钟后,卫星准确进入轨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回良玉致信祝贺,向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国首颗环境卫星环境一号A/B星通过出厂审定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讯(记者廖文根)中国环境一号A/B星及长征二号丙SMA火箭19日顺利通过出厂审定,即将执行发射任务。环境一号A/B星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光学卫星,将采取“一箭双星”的形式,由长征二号丙SMA运载火箭发射两颗小卫星入轨。
中国环境一号A/B星箭通过出厂审定
“环境一号”A/B星是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光学卫星,将采取“一箭双星”的形式,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两颗小卫星入轨。卫星入轨工作后,可获取高时间分辨率、中等空间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对中国大部分地区可实现每天一次重复观测,将大大缓解中国目前对地观测数据紧缺局面,提高中国环境生态变化...
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 C星在轨交付环境保护部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7月11日在京组织举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C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由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交付给用户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正式投入科研应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C星为我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也是国际上首个提供S波段微波成像数据的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动态监测能力。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