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磅综述:二十年的微塑料污染研究——我们学到什么?
目前,微塑料现在被广泛定义为尺寸≤5mm的固体塑料颗粒,由聚合物以及功能添加剂以及其他有意和无意添加的化学物质组成。这一定义源于NOAA的会议,并被欧盟采用。因为有证据表明直径达到5mm的颗粒可能会被生物轻易摄入,并且日益关注它们可能造成与已知会引起伤害的较大物品不同的风险。欧盟随后在其海洋战略框架指令中采纳这...
海藻保鲜膜:来自海洋的天然“塑料”
尝试用海藻制品替代塑料海藻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自然资源。一直以来,为了更好地造福人类生活,解决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国内外科学家都在围绕用海藻制品替代塑料进行创新研究。印度的科学家将晒干的海藻磨成颗粒,清除其中的杂质,然后放入特定的容器中加热,最终得到了真正的凝胶。这种凝胶可以被制成不同厚度的海藻薄膜,...
——我省探索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新路径
记者在甘肃昊信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加工车间看到,回收的废旧农膜和滴灌带经过分切、破碎、清洗后进入造粒机,加工成一颗颗圆柱形的黑色塑料颗粒,再根据需求制成塑料制品。“去年我们公司共产销农膜3800吨,回收废旧农膜3000余吨。”公司负责人龙昊介绍,公司按照县里确定的“政府引导、部门负责、企业分片回收、群众参与...
商都县华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废旧塑料再生颗粒加工项目
建设地点:内蒙古乌兰察布辉腾锡勒绿色经济开发区商都产业园内;建设内容:本项目拟建设再生塑料颗粒生产线4条、内镶贴片式滴灌带生产线10条,地膜生产线2条,注塑配件生产线一条以及农业水果筐生产线一条,建成后预计年回收废地膜、废滴灌带5000吨造粒加工,生产滴灌带3亿米,生产地膜3000吨,注塑配件300吨以及农业水果筐5...
回收地膜再利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残膜变成复合材料新产品
王吉亮介绍,传统地膜预处理技术主要是将回收的地膜进行湿法造粒,需要通过增加清洗和粉碎次数进行除杂,以此来提高塑料颗粒纯度,但其耗电耗水量大,尤其对水资源缺乏的西北地区来说并不适用。对此,项目组自主研发出一套成本低、产值高的干法造粒技术工艺。经过膜捆破碎、一级除杂、二级除杂、常温粒化等工艺,膜片制成颗粒...
新疆石河子:回收地膜再利用关键技术获得突破
记者在现场看到,使用过后的农田地膜经由收膜机收集打捆后,经过干法清理粒化装备系统多次破碎、除杂,制成塑料颗粒(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最终再混合秸秆,加工成各类复合材料。“这一技术为进一步开展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尹飞虎说。下一步,项目组将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智能监督...
乌海:推广可降解地膜为农田穿上“环保衣”
可降解地膜由可降解塑料制作而成,这种材质既可以用秸秆、玉米、木薯淀粉等生物原料生产,也可以用石化或煤化工原料实现。那么,乌达区农户使用的可降解地膜是怎么来的呢?在位于乌达区的内蒙古金科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记者得到了答案。生产线上,PBAT改性材料颗粒经由一系列处理后,制成一卷卷全生物可降解...
【中国科学报】为了中国的“可消失塑料”
他们聊的话题是一种“明星”环保材料——聚乳酸。它看起来就像一颗颗晶莹、略发白的米粒,与普通的塑料颗粒并无二致。可就是它,把“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源头上切断了一次性包装塑料带来“白色污染”的可能性。聚乳酸树脂。
为了中国的“可消失塑料”,他们努力了20多年—新闻—科学网
他们聊的话题是一种“明星”环保材料——聚乳酸。它看起来就像一颗颗晶莹、略发白的米粒,与普通的塑料颗粒并无二致。可就是它,把“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源头上切断了一次性包装塑料带来“白色污染”的可能性。聚乳酸是一种绿色塑料,取材自玉米、木薯、纤维素等,在一定化学工艺下变...
新设备 新材料 新技术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推进农膜回收利用中,我们依托贵阳创新环保塑料科技有限公司、贵阳乌当顺达塑料厂等具备相应资质的废旧塑料加工企业,开展资源化处置废旧农膜,通过清洗、切片、融化后,生产再生塑料袋、塑料颗粒、塑料框等,推进废旧塑料‘变废为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贵阳贵安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