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残酷的刑罚不是凌迟,而是“点天灯”?你知道有多残忍吗?
这五种残酷的刑罚,光是听名字便让人不寒而栗。墨刑以刺字于颊,昭示罪行;劓刑则削鼻以示惩戒;剕刑断足,宫刑阉割,大辟更是直取性命。承受这些刑罚的人,如同置身于无尽的梦魇之中,身心饱受摧残,痛苦不堪。司马迁,这位汉代史学巨匠,只因几句为败将李陵的辩护,便遭汉武帝严惩宫刑。历经沧桑,他始终难以释...
最高法:前三季度法院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8.4万人
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8.4万人,同比下降9.74%,重刑率为7.10%,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罪犯103万人,同比增长3.49%,占比87.41%,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特别是在醉驾犯罪打击上,受理危险驾驶罪21.3万件,同比下降15.04%;受理开设赌场罪2.7万...
江溯:刑法教义学的现状与展望
刑罚是法律体系中最具严厉性与痛苦性的制裁手段,如果不能限制国家刑罚权的肆意发动,会严重侵害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罪刑法定作为抽象的基本原则,无法直接应用于个案,如果缺乏方法论层面的保障,就无法在司法实践中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导致其沦为一纸空文。因此,刑法教义学方法的操作必须以罪刑法定原则为基本遵循,罪刑...
祥刑:传统中国的良法善刑
周公提出“彰明德教,慎用刑罚”,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乐兴则刑罚中”,汉代倡导“德主刑辅”,唐律践履“德本刑用”,明代推行“明刑弼教”,邱濬《大学衍义补》把“慎刑宪”提升至“治国平天下之要”的高度,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的按语中强调“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这种刑罚:“劓刑”,90%的人不知道咋读。古代五刑你知道是什么
大辟:即为死刑,是属于最严厉的顶级刑罚,犯人的命直接就没了。在古代,死刑的方式很多,如斩首、绞刑、腰斩等。这些刑罚在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犯罪的严厉惩罚和警示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这些刑罚由于过于残忍,逐渐被废除。
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刑罚之外,矫治教育如何见效?
在此背景下,2020年底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从14周岁降低到12周岁,同时用“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条件予以严格限制(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其实刑法修正案(十一)一审稿没有涉及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二审稿直接增加了此规定。”苏明...
...副部级专职委员、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构建轻罪治理体系,治罪...
苗生明:构建中国特色轻罪治理体系,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突出体系性,既要关注轻罪的刑事立法、刑罚适用、附随后果、犯罪记录制度等刑事实体问题,也要研究轻罪案件的程序分流、认罪认罚协商机制、证明标准、轻罪转处后的配套保障机制等刑事程序问题,还要研判畅通行刑衔接,推进诉源治理的创新举措。
江东华|论间接结果的体系定位
在将客观处罚条件作为刑罚权发动条件的学者看来,客观处罚条件与犯罪概念无关,不应置于犯罪论体系中,而应该置于刑罚论中进行探讨,作为刑罚论范畴中的一个概念。其不同于犯罪论表明的当(应)罚性,而表征了需罚性。需罚性意味着在应罚性的基础上增加了额外要求,多了一道出罪的过滤工序。需罚性概念的出现意味着行为...
...融合理念、方法与内容 扎实推进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有学者认为,在违法与犯罪区分的二元制裁体系下,不宜将由行政法等其他规范调整的轻微危害行为犯罪化,应慎重推进轻罪入刑。但也有学者认为,扩大轻罪范围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轻罪立法有利于实现法治所要求的公平正义,可以避免司法机关将轻罪当作重罪处理;也有利于实现处罚的公平性,使刑罚的严厉程度整体下降。关于轻罪与...
何以法治|醉驾新规何为?体系化惩治,宽严相济重在“治理”
李睿懿: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它的总体要求是: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打击和孤立极少数,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