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歌曲诞生记:冼星海6天6夜谱《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指挥邬析零也曾回忆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历。“他正坐在小矮凳上,把谱纸放在膝盖上,凑着菜油灯的暗黄亮光,谱写《黄河颂》。星海兴奋地站起来说:‘你来得正好,八个歌子,我已经写好了七个。就是这首《黄河颂》太难写了。我谱出了三个,但一个也不满意。’”邬析零说,直到3...
《黄河大合唱》组诗之《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272〕
《怒吼吧,黄河》歌词,作为《黄河大合唱》终篇,音乐家冼星海给它谱曲时,采用多声部混声大合唱形式,节奏明快有力,气势恢弘雄浑,创造出一种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惊天动地、气吞山河的音乐意境,让整个歌曲在高潮中完美收篇。毋庸置疑,这首由颂者光未然写歌词、歌者冼星海配歌谱,良金美玉,珠联璧合,组成的《怒吼...
当冼星海遇见延安:85年前《黄河大合唱》诞生的背后
“冼星海只有到了延安,才能创作出《黄河大合唱》。”在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郭强看来,正是在延安耳濡目染的一切,激发出作曲家创作的灵感和热情,苦难深重的哀叹与充满力量的怒吼在乐曲中合二为一,不仅凝结成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也让冼星海在创作过程中完成了个人党性的淬炼。“写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翻开冼...
《黄河大合唱》作者到苏联出差,为何连续滞留5年,直到逝世
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非《黄河大合唱》莫属,无数八路军战士便是哼唱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奔赴抗日第一线的。1940年5月,冼星海奉命前往苏联,因为当时的著名导演袁牧之拍摄了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但由于中国处于艰苦的抗战时期,条件有限,很多后期工作只能拿到苏联去完成,负责为影片配乐的冼星海也因此前往...
星海故里,千人唱响《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初,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冼星海最重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作品,被誉为“民族解放的史诗”,共分为8个乐章,每一乐章都体现出独特的形象特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澳门是冼星海的出生地,广州南沙榄核是冼星海的故里。主办方称,此次盛会对粤澳两地来讲,是一场情感的共鸣...
解读冼星海的艺术人生:《黄河大合唱》背后有哪些故事?
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上官云)对许多人来说,《黄河大合唱》并不陌生(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至今仍备受欢迎。《黄河大合唱》背后有哪些故事?近日,中国音乐学院2023年第三期“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在北京开讲。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妮以“当冼星海‘遇到’马克思”为主...
陕西黄河壶口瀑布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重走《黄河大合唱...
在“重走黄河大合唱创作之路”访谈中,《黄河大合唱》歌词作者光未然之子张安东、侄子黄平、侄女黄炜向大家分享了《黄河大合唱》歌曲背后的故事,以及光未然先生创作这首歌曲的心路历程。“85年前,父亲和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并于1939年首演,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85年后,我们在黄河壶口瀑布《黄河大合唱》...
“一听黄河大合唱DNA就动了?”《黄河大合唱》缘何“燃”了八十多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1939年,《黄河大合唱》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它犹如黄河亘古不息的涛声,超越地域、超越时代、超越民族和国家,不绝回响了八十多载春秋。《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与光未然创作。两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相识于1937年,那时,光未然23岁,冼星海31岁。
《黄河大合唱》首演,一位台山人拉二胡,另一位弹三弦
文革期间,《黄河大合唱》被认为歌词美化了“国统区”,“四人帮”为打压词作者光未然,将《黄河大合唱》“留曲不留词”,改为钢琴协奏曲。1975年,在冼星海逝世30周年之际,冼星海的夫人、浙江省音协主席钱韵玲同志给中央写信,请求重演《黄河大合唱》,当时正值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很快就得到了毛主席的批示:“原曲原...
当冼星海遇见延安——85年前《黄河大合唱》诞生的背后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取得巨大成功。冼星海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晚上是延安空前的音乐晚会,也就是全国从没有的音乐晚会。因内容非常新鲜,而且都是带着最新的创作形式!”毛泽东曾这般评论《黄河大合唱》:百听不厌。周恩来也为之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