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晚年回忆:我回国搞导弹,第一个和我说这件事的是陈赓大将
1956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郑重宣告将筹建力学研究所,并提交至国务院审核。1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笔签署批准文件,并指定钱学森担任所长,钱伟长副之。该所致力于多个力学领域的研究,涵盖弹性、塑性力学,流体与气体动力学,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化学流体力学及物理力学等。显而易见,钱学森在初归故土之时,尚...
专访|当乘波体遇上钱学森弹道:揭秘导弹如何“打水漂”
钱学森提出,采取助推-滑翔的方式,让导弹在大气层边缘类似“打水漂”地高速滑翔,可以将弹道导弹的高速度和巡航导弹的机动性结合起来,飞出复杂多变、难以捉摸的轨迹。简单来说,按钱学森弹道飞行的导弹发射后会先“打一次水漂”再滑翔,极大提升突防能力,让对方的反导系统无从下手。张锋描述道:“如果你知道导弹...
导弹的射程不够,年轻专家却说泄燃料可解决,钱学森欣喜:好极了
导弹内的燃料的性状发生了改变,于是从安全阀里泄出去了一部分,导致导弹不能射到指定地点,加燃料看起来是一个“好主意”,事实上却是一个多耗能源的“笨办法”。王永志运用逆向思维,另辟蹊径解决了这个难题,这让钱学森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人的身上似乎蕴藏着的无限潜力。从那以后,钱学森着力培养王永志。王永志这种...
钱学森:我国研发导弹五年就够了
他首先对研究院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向他们传授了先进的数学,物理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其他时间他就开始着手研究导弹的设计工作。聂荣臻元帅看到钱学森工作十分繁重,便提出了“爬梯子”的设想,他建议钱学森去往苏联与当地专家进行交流,并向苏联方面申请一定的技术支持,先通过仿制搞清楚导弹设计中的部分问题,之后再在这个...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在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导弹组装完成,在酒泉导弹试验基地几经周折,随着一声巨响,东风1号犹如一把利剑刺向天空,代表着我国第一枚导弹横空出世。这是钱学森回国后5年时间在一穷二白的我国制造出第一枚导弹。东风-1号发射成功在原子弹方面也在积极的研发当中,当遇到了“炮轰物理”的瓶颈,急需“工程力学”...
东风系列导弹创造奇迹背后的感人故事,聂帅:技术上的事钱学森说了算!
1955年初,中共中央作出了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接着又决定发展导弹,国务院、中央军委成立以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当时视导弹为航空的一部分)(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成立,由从美国归来的火箭专家钱学森任院长,专门研究导弹。后来中央军委进一步明确“两弹(导弹、原子弹)为主...
92年钱学森写信向国家建议:跳过汽油、柴油,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
1960年,钱学森带着参加导弹研制的科研人员,在大漠深处试射了第一枚国产导弹,当导弹精准命中既定目标时,大家欢呼雀跃。聂荣臻元帅更是在导弹试射实验成功的当天(1960年11月5日)表示:“今天,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们自己的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回顾∶聂荣臻建议由钱学森任导弹研究院院长,中央批示:同意
钱学森为祖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就在参加完晚宴不久的一个周末,叶剑英接见了钱学森、蒋英夫妇,在场的还有陶铸,几人就研制导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叶剑英直接表示,希望钱学森能费力主持这项工作,钱学森毫不犹豫,当即表示他定当为祖国导弹事业努力研究。当日,叶剑英、钱学森等人聊得兴趣正浓,直接去找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弃高薪,回国研制两弹,一待遇等同皇帝?
说起中国的导弹事业,不得不提钱学森先生,他的身上有太多标签,如“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等等,每一个标签背后都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誉和钱学森的爱国主义情怀。当时他要回国,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曾惋惜的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在这样的条件下,经历...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一起来聆听钱学森的科研故事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自主研制导弹。其中,发动机是导弹的“心脏”,研制工作十分复杂,试验屡次失败。钱学森来到现场查看原因,离开的时候对陈继凤说:“燃烧失稳,分区燃烧。”当时,陈师傅并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问题根源。他成功设计出一种稳定装置,从此发动机试验难题得以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