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每日文物|郑板桥真迹《双松图轴》,难得一见的书画珍品
今天要介绍的文物是郑燮双松图轴。《双松图轴》是郑燮在乾隆二十三年送给好友肃翁的作品。松、竹、兰花、怪石组成的画面,别具一番自然情趣。画作中的题诗也充分反映了郑燮对于好友肃翁质朴的情谊。这件作品书、画俱佳,保存完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闪电新闻记者王雪燕刘桂秋范贵宇王峣王怀森报道...
郑板桥《兰花册》,疏朗劲峭
郑板桥(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
郑板桥画兰,以草书之撇法运之
郑板桥通过画兰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他笔下的兰花,往往生长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却卓尔独立,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这既是对兰花高洁品格的赞美,也是郑板桥自身坚韧不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情怀的写照。郑板桥画兰的代表作品包括《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
郑板桥:艺术与人生的双重墨韵
艺术成就:书画与诗词郑板桥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书法、绘画和诗词三个方面。他的书法受到“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行书尤为出色,笔力遒劲,结构自然。在绘画方面,郑板桥擅长竹子和兰花,他的竹画独具匠心,以简洁的线条表达了竹子的坚韧与高洁。他的诗词简洁明快,充满了哲学意味,往往寄寓着对政治和社...
郑板桥的真(四)
天生世间万物,应该平等对待。但板桥最爱的还是“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毕竟,真、善、美,才是人最该追寻求索的。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766年1月22日),板桥在寒冬时节离开人世,享年73岁。此时,他院中的绿竹,在冬日中依然挺拔俊秀;破盆中的兰花,依旧散发着幽远的清香。
郑板桥与兰竹石
郑板桥画巨幅兰花,是山中的兰草,一派生机勃勃(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兰有王者香,兰花的幽香寓意着君子的品质。板桥诗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板桥画兰花,又喜欢在兰花丛中认真地画上荆棘,寓意高洁的君子与小人。题诗曰:“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无小人不成君子,正...
郑板桥5首巅峰诗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通过对兰花生长环境的描绘和对“浮云”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不慕名利、超凡脱俗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与坚守。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是古典文学中题画诗的佳作,体现了郑板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
浅析董宝云国画墨兰 尽显淡雅脱俗之美
董宝云沉浸于郑板桥的作品之中,不仅是为了学习其精湛的笔墨技法,更是为了探寻那隐藏于线条与墨色背后的精神力量。她悉心临摹,每一次落笔都仿佛是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力求在技法上达到形神兼备。董宝云的艺术追求并未止步于简单的模仿。在深入领悟郑板桥兰花精神的同时,她更勇于突破传统束缚,将自己的情感、理解...
自成一派“板桥体” 无古无今“郑家样”
扬州关帝庙的道士吴雨田把郑板桥所画的兰花称为“郑兰”,曾为郑板桥制作一枚“郑兰”的印章,以此来感谢郑板桥授艺之恩。而“郑家样”是最近三十多年,美术界对郑板桥绘画艺术的一个专称。周积寅在《东南文化》1992年第5期发表《对郑板桥及其艺术的再认识》中云:“画史上有所谓‘张家样’‘吴家样’‘周家样...
长三角第二届蕙兰展暨2024年江苏省(泰州)蕙兰展开幕
“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看”,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喜爱画兰、咏兰,他笔下的兰花飘洒有致、形神兼备,咏兰诗句脍炙人口、意境深邃;当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姓“梅”,取名“兰芳”,先生擅长绘画,他笔下的兰花花如其人,清丽秀雅、气韵不凡。进入新时代,爱兰、品兰、赏兰的人越来越多,兰花既是泰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