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群体行为到大脑空间决策,复杂性如何启发智能探索?
集群行为对地球上许多生命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研究的生物范围非常广泛,从地球上最简单的动物——扁盘动物门(placozoa),它是一个基础门类,可能是地球上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由数千个细胞构成,并且能像鸟群或鱼群那样移动——再到无脊椎动物,如具有惊人协调行为的蚂蚁,或者形成最大、最具破坏性的蝗虫群体。再到脊椎...
惊世证据!从鱼到人的进化之路,四亿年前的祖先在陆地上怎么爬行
适应陆地环境需要具备稳定的身体结构和强大的肌肉力量。相较于水中生活,陆地上存在重力的影响,动物需要更加坚固的骨骼和肌肉来支撑身体。四足行走的祖先通过进化发展出了四肢,这种结构为它们提供了更好的平衡和支撑力。四肢的特化使得祖先可以更自由地在陆地上移动,同时也增加了它们捕食和逃避捕食者的能力。适应陆地环境...
脊椎动物崛起,目标征服陆地——泥盆纪
一种被归为初始全颌鱼的脊椎动物,奇迹般地长出了下巴(即“下颌”),虽然不能自由地咬合,但却是生物进化史上新的飞跃。有颌鱼类的出现,使得鱼类开始有反抗的能力。食物营养变丰富之后,鱼类开始了首次快速演化,在泥盆纪初期,有颌鱼类就已经演化出了包括盾皮鱼类、软骨鱼类、棘鱼类、硬骨鱼类四大类群,硬骨鱼类又包...
为什么大多数雄性动物的生殖和排泄共用一个器官?这样有何好处?
容易流失水分的哺乳动物,只能生活在湿润的地区。因为体型上比不上大型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爬行动物在恐龙时代过后就没有再占据生物圈主导地位,随着板块漂移,哺乳动物的生存空间更大了。凭借更适应环境的优势,哺乳动物占据了生物圈的统治层。独立的生殖排泄器官也保留下来,在众多的哺乳动物物种上以不...
动物的服装(2)两栖爬行类
专家:皮肤的作用,本身是一种适应,因为两栖动物实际上是从水生动物,向陆生动物转化的一种类型,它需要适应陆生的环境变化,鱼鳞对它来说已经没有用了,但是它需要保持一些呼吸的作用,所以它的皮肤裸露,而且表面有很多黏液。我们知道两栖动物皮肤上富含腺体,这些腺体分泌出的分泌物可以使两栖动物的体表经常保持湿润粘滑...
《系统古生物学杂志》:大青山动物群新类群——匈奴老挝鳄
全书文图并茂,分为八个章节,从分类、演化、解剖、生态、行为、环境、扩散、驯化等方面对犬科动物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论述,并配有大量艺术性与科学性俱佳的解剖素描图、物种生前与古生态场景复原图(www.e993.com)2024年11月2日。该书汇集了王晓鸣、特德福德两位食肉类演化研究名家合作撰写的三部犬科动物研究经典学术专著的精华,涉及了整个新生代犬科...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基干的四足动物也称为“两栖类”,它们中的一部分保留了原始的特征存活至今,即为我们生活中见到的青蛙和蝾螈等动物[4]。虽然两栖动物能在潮湿的陆地环境里活动,但它们的皮肤裸露,极易散失水分,且所产的卵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存活。因此,虽然名为“两栖”,它们并未完全适应干燥的陆地。“高不成低不就”的演化地位...
研究发现30万年前华龙洞古人类面部呈现镶嵌性形态特征
1.30万年前的华龙洞古人类呈现现代人面部特征研究显示,华龙洞6号头骨具有一些东亚更新世中期直立人面部特征,包括眶上圆枕、眶上结节、眶下部的上颌沟、颧结节、上颌颧突、以及缺乏犬齿窝等。尽管如此,这些特征的表现程度比周口店等直立人明显为弱。一些常见于更新世中期直立人及古老型人类的面部特征,例如鼻骨...
即是卵生动物又是哺乳动物,这种动物引起科学家近百年的争论
而在陆地上爬行时,其后肢趾间的蹼能收起来。鸭嘴兽长着鸭子样的扁嘴,但与鸟类完全不同的是:鸟类通过喙的上下开合实现张嘴闭嘴,而鸭嘴兽的“鸭嘴”实质上是质地柔软的口鼻部,表面布满神经,能像雷达一样接收其他动物发出的电波。鸭嘴兽的眼睛和耳朵隐藏在口鼻部突起的后端,在入水后完全闭合。也就是说,鸭嘴兽在水下...
2015年自然生态环境
此外,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中国约有脊椎动物7516种,其中哺乳类562种、鸟类1269种、爬行类403种、两栖类346种、鱼类493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共420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动物为中国所特有。已查明真菌种类100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