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导读
《资治通鉴》是北宋大政治家、大史学家司马光领衔修撰的一部历史名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以及知往鉴今的借鉴价值,值得所有人阅读。我国台湾的三民书局为了普及《资治通鉴》,邀请我与当今著名的学者韩兆琦先生主持诠译《资治通鉴》,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杀青,定名为《新译资治通鉴》(即浙...
「揭秘《资治通鉴》背后的神秘作者与史书体裁」探寻中国古代史学...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时期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这部作品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共计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什么体史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编年...
...中华经典通识月”回顾之三 | 夏炎教授谈《资治通鉴》是一部...
首先,不同于常见于史书的纪传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中“编年体”的特征是按照历史时间编排大事记,而“通史”中的“通”即代表了贯通的历史,与之相对的是记载单一朝代的“断代史”。《资治通鉴》的记载便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截止至隋唐五代时期,前后1362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编年体通史。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送给孩子们)
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辛德勇:谈谈怎样学习历史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历史纪事体裁,应该是按照年月顺序载录大事的“编年体”史书,著名的《春秋》,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这也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史籍。另外,还有西晋时期在今河南汲县出土的所谓《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编年体史书。这种史书,后来最有名的,是北宋司马光撰著的《资治通鉴》。
邓凯:明代义理史学裂变试析——以《昭代典则》与《皇明大政纪》的...
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作为义理史学的代表作被奉为“史中之经”,是《春秋》嫡子,如明人叶向高就认为“史家自《春秋》后,史、汉其支子也,《纲目》其世嫡也”(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纲目体这一史书体裁随之大受追捧。自洪武迄正德的百余年间,义理史学在明代史坛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嘉靖以后,时代的变迁促进了学术思想的革新,新兴的...
《通鉴纪事本末》:《通鉴》入门书,习史新捷径
《通鉴纪事本末》是南宋袁枢以《资治通鉴》为蓝本编撰而成的。《通鉴》珠玉在前,基于它改编而成的《本末》又是凭借什么样的优长在浩瀚的史籍中占有一席之地且为人称颂的?一首创“纪事本末体”之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史籍浩瀚的国家。据说经过孔子整理的《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而《史记》则是我国...
福利丨那么多《资治通鉴》的版本,熊逸为何还要再写一本?
《资治通鉴》是以“稳定”作为核心政治诉求的,在儒家体系里,名正则稳。所以,司马光才会以韩、赵、魏三大家族的族长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这么一个“名不正”的小事件作为开端,将这个表面上的小事件解读为历史当中最大的教训。《资治通鉴》的起始年份,透露了这部由政治家操刀的史书,意图在于“资治”。而司马光...
讲座︱胡文辉:“纲目体”——史学著作的另一种可能
胡文辉指出,在体例上,《补汉兵志》一书在叙事之下,附有史料,确具备“纲目体”的特点。但《补汉兵志》应是比较冷僻的书,有可能具体影响到某位史家(如柳诒徵),应该不足以造成一种风气。而对“新纲目体”发展影响较大的,应该是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后,朱熹与其门人赵师渊等,根据...
永宁记忆 | 纲目体史书的开山之作——赵师渊与《资治通鉴纲目》
中国历来有修史纪实的传统,在数千年的修史实践中,史学家们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史学体裁,如纪传体、编年体、纲目体、纪事本末体等。其中,纲目体的创立者便是朱熹及其门人赵师渊等,他们共同编撰了一部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纲目》(以下简称《纲目》)。《纲目》是一部史料翔实、考订精细的历史教科书。自问世以后,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