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明|大美汉字 大美中国——南京大学“大美汉字”通识课有感
《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大学”和今天习惯上所指称的高等学府不是一回事,核心意思是“大人之学”“君子之学”,是走向人生大道的学问。与此同时,还存在着看上去名称似乎“对立”的“小学”——最典型的如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等。《说文解字》从古人的必读书目...
社会转型与文化激荡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困境与重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弘扬善良的道德,使人民不断更新思想,互亲互爱,达到至善的境界。儒、墨、道等流派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时,都强调修身养心。再次,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涵盖着中华民族的传统...
至善至臻是什么意思,探究“至善至臻”的含义与追求
最后,普洱茶有着浓厚的大学土气息。这是因为云南地区的之道土富含有机质,给茶叶带来了独特的明明风味。三、普洱茶的亲民健益处普洱茶在中国古代就被视为一种药膳,被传统医学用于治疗一些疾病。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普洱茶有着多健益处。首先,普洱茶含有丰富的意思就是茶多酚,具有抗氧化的完善作用。其次,普洱茶对...
提升道德修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之路
明德本意是光明之德,即美德,出自曾子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离不开学、思、辨、悟,《礼记·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于明德同样适用。只有勤于广学而增智,厚于深思而积德,明辨是非而正心,才能真正悟道得道。明德要求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以文化人 示范效应凸显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漫步在尼山孔子博雅学校内,书声琅琅。“学校在尼山设教,是离孔子最近的学校,推进国学经典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中华底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尼山孔子博雅学校执行校长陈效军说,自2022年创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从要素、结构、功能上打通堵点卡点 以高教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方面,要聚焦国家和地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向和实践路径,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从被动适应转向前瞻性快速反应,通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细分专业领域,更好地适配创新及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需求,在服务“国之大者”“城之要者”中践行大学之道;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更为...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扎实探索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生入学后,学院邀请教学名师、知名院友围绕理想信念、专业内容、学习方法等主题开展“大学之路”系列讲座,包括“大学之道”“大学之学”“大学之智”“大学之问”“大学之纲”“大学之礼”“大学之友”“大学之爱”“大学之诗”等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晰的职业规划、深厚的教育情怀...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扎实探索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生入学后,学院邀请教学名师、知名院友围绕理想信念、专业内容、学习方法等主题开展“大学之路”系列讲座,包括“大学之道”“大学之学”“大学之智”“大学之问”“大学之纲”“大学之礼”“大学之友”“大学之爱”“大学之诗”等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晰的职业规划、深厚的教育情怀...
强化道德教育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强化道德教育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原标题:强化道德教育对法治的支撑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伦理道德教育。《大学》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论语》中记载,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国古圣先贤在体悟“道”的基础上,把人的“德”统之于“仁”,并具体在社会立身处世...
古人谈读书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蕴含着怎样的学问?
》》》曾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曾子在《大学》中深刻阐述了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亲即新),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曾子关于学习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他谈了两层意思: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