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挥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作用 充实金融风险处置资源
二是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加强监管协同,形成监管合力。坚持结果导向,促进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构筑金融安全网“第一道防线”。认真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坚持严字当头,对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格监督...
央行金融稳定局: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已有一定资金...
二是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加强监管协同,形成监管合力。坚持结果导向,促进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构筑金融安全网“第一道防线”。认真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坚持严字当头,对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格监...
发挥省级央行作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充分发力,强化金融“输血”功能。要切实做好稳健货币政策的传导工作,强化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综合反馈。要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加强金融宏观调控,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要求,落实好总行提出的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以及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等工作要求,...
人民银行汕尾市分行推动央行内部评级模式优化再贷款资金使用
央行内部(企业)评级是完善央行质押品管理框架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科学评价信贷资产风险,确保再贷款债权安全等有重要作用。金融机构可通过信贷资产质押方式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常备借贷便利等融资支持。汕尾某餐饮企业连续数年央行内部(企业)评级结果在“好”级别以上,其贷款一直被某农商银行作为获取支小再贷款的优质信...
央行整肃评级行业,去年6家信用评级机构被处罚
信用评级业务,是指为开展信用评级而进行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结果发布等活动。信用评级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主要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备案法人信用评级机构”显示,截至2023年7月14日,全国共有52家信用评级机构获得央行备案。按照前述规定,信用评级机构由于故意或者重大...
最新央行金融机构评级重磅发布:我国银行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风险...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下称报告),对2022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报告回顾并展望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在通胀高企、利率上升、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性上升。报告公布了最新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和银行业压力测试情况。从结果看,...
央行重磅发布!
报告发布了最新央行金融机构评级。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436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下称央行评级),其中包括银行机构3992家、非银机构372家。报告指出,评级结果处于“绿区”的银行2236家,资产规模350万亿元(占比90.65%);“黄区”银行1724家,资产规模29.47万亿元(占比7.63%);“红区”银行337...
央行最新发布!事关金融稳定
报告发布了最新央行金融机构评级。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436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下称央行评级),其中包括银行机构3992家、非银机构372家。报告指出,评级结果处于“绿区”的银行2236家,资产规模350万亿元(占比90.65%);“黄区”银行1724家,资产规模29.47万亿元(占比7.63%);“红区”银行337...
重磅!三年来央行共识别预警银行228家,197家已经化险退出
三、建立基于央行评级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结合近年央行评级、早期预警实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部门积极推动基于央行评级结果分类施策、分段管理,一体推进“治未病”和“治已病”。一是对安全边际内的1-7级机构,建立监测预警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将潜在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超过7成被预警银行在...
交易商协会最新!鼓励“双评级”,完善债券评级规则
其中内容提到,交易商协会鼓励债券发行人选择两家及以上信用评级机构提供评级服务,发挥双评级、多评级以及不同模式评级的交叉验证作用。此前,央行营业管理部也发文,力争北京在全国率先试点落地双评级、多评级制度。“多评级制度可以抑制债券市场级别竞争,提升信用评级的风险揭示功能”,资信评级人士称。鼓励双评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