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监察督查制度的特点
“台谏合一”后,皇权再也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帝王“乾纲独断”,易造成国家大政方针的失误。
钱穆| 清代部族政权下的政府
又没有给事中封驳权。给事中的官名是有的,但已经台谏合一,失其本职了。就政治常理言,一个机关代表一整体。譬如兵部,应该由兵部尚书代表负责,兵部侍郎是副主官;一正一副,副主官当然只是辅佐正主官,不能说兵部尚书这样讲,兵部侍郎又那样讲,变成只有个人而没有了机关。譬如财政部长代表着财政部,财政部次长对于财政...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汇总-辽宋夏金元阶段特征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科举制发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推行文官制度;中央集权加强(削实权-通判监督知州,制钱谷-转运使控制财权,收精兵-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成功维护政权稳定,但造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积贫积弱祸根);台谏合一(前者负责行政监察,后者专司舆论,皇帝的错误、朝政的缺失,御史台...
以王安石、司马光新旧党争为例,论台谏在宋朝党争中的作用及特点
所以,执政党派又以改革党与保守党加以区分,新党驾驭了台谏这个舆论阵地,则台谏就能积极有效地为国家政权服务的作用。第三、但是,旧党若是操纵了台谏,则台谏就会阻挠或停滞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比如说,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谏官由新党职掌,其就在改革中施展了关键性的作用。第四、王安石与反变法派的斗争后期,新...
清代都察院制定台谏合一制度,促使都察院体制走向强化与完备
监察体制,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具有扶持庶政、体察民情、澄清吏治、政策论据之功能,关系统治正当性的来源。都察院的发展状况,类似习惯法的发展,自历年的实际运作中,基于情势变迁与需要的改动,而增补修定,在大清会典与会典事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然而其主要架构功能的确立,则在台谏合一时奠定,之后则无...
秦桧、蔡京、童贯等奸臣、为何会害怕台谏这个无兵权的芝麻官?
因为,在宋朝封建政权统治制度中"台谏"所肩负的作用则是有历史依据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果儿本文就宋朝时期"台谏"合而为一的过程、原因与特点等因素加以浅显论述。宋朝初年,台谏合一渐形燎原之势前面所述"台谏"合而为一,就是说御史台官和谏官两个轨制机构合并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部门。
清代“科道合一”得失之再认识
,除了基于皇帝集权的考虑外,更大程度上还归因于顺康朝存在的科道权责交叉、互相推诿等积弊,从某种意义上讲,“科道合一”是针对问题做出的符合发展要求的对策性改制,“将六科置于都察院之下,使科道两途完全统一,解决了二者长期内耗的弊端”,并在客观上对理清和明晰科道权责、修整现行的监察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宋代台谏制度与皇权的合谋
在君主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台谏必须是皇帝的耳目。其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以此作为皇权监督和对抗相权的有效工具。这主要基于专制集权体制下的君相矛盾。为此,北宋就有人指出:中丞御史、谏省之官,自昔以为人主之耳目。耳目之官,人主岂可不自择哉。近年执政大臣,虑台谏之为已蠹也,乃布腹心于言路,外虽不事...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从其消亡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专制制度越强化,言谏制度越衰减,宋朝“台谏合一”、明朝“科道合一”,不单是监察百官的台官和谏诤皇帝的谏官在执掌上的混同,而是削弱了言谏对皇权的制约功能,可见言谏制度的发展轨迹和专制制度的强化呈反向发展。
唐宋监察制度的特点
唐宋两代监察制度组织独立,自成系统。自两汉后,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特点:台谏分职到台谏合一。皇帝直接控制台谏官。封地方官吏的监察工作不断深入。监察方式多样化。1唐朝的检查制度介绍唐代监察制度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监察制度和考课制度更加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