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全球化潮流中的古代中国与世界
一些历史读物称,从晚明至清代鸦片战争前的这300多年,古代中国一直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我们不能否认"闭关"在明清时期对中国全球化进程的负面作用,但是这一时期中国的贸易政策是否自始至终是"闭关锁国...
宋朝的海外贸易,为何会达到古代顶峰?
政府也将海外贸易作为一条纽带,沟通海外各国的文化和技术交流。从海外引进的水稻、绿豆等优良品种,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宋朝的丝织品、瓷器等手工业品的输出,不仅拉动海外各国的消费,还推动当地有关生产技术的发展。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让宋朝政府获得巨额财政收入。公元1159年,外贸收入达二百万缗(成...
【社会人文】坦桑尼亚饮食及其文化|中国投资
并且,古代的坦桑尼亚地区居住着多个原始部落,他们的迁徙和定居模式直接影响了食物的获取和消费途径。不同部落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发展出了各自的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二)对外商业和贸易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坦桑尼亚成为了阿拉伯地区、印度、中国等地商人的贸易中心,各种外来食材和调味料开始引入。历史上...
万明丨何以全球化:明代中国与世界
因此,当人类开始全球化进程的时候,具备了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人类造船与航海技术有了极大进步;二是经由海洋的交往,从民间层面发展到国家层面;三是陆海互通互联的海洋世界新观念,客观上具有开拓海洋交往并延伸发展前景的作用。这三个特征也是判断全球化开端的标准。以此标准判断,全球化的进程先后经历了15—16世纪中国郑和...
李海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兴衰与文化特性
古代两河流域的开放性还表现于其对外贸易。两河流域富有沥青、黏土和农产品,但缺乏金属矿石、坚硬的石头和优良的木材。从史前时期起,两河流域就与周围部落开始建立广泛的贸易通道并开展贸易往来。两河流域从伊朗、高加索,甚至从阿富汗进口锡,从伊朗的一些地区进口坚硬的宝石和半宝石,从陶鲁斯山脉地区进口银,从埃及和印度进...
千年古港的海丝印记
汉朝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汉置左右侯官,在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史学界认为,“左右侯官”就是当时汉朝设置在徐闻的管理海外贸易的官员,可以看出朝廷已经加强对海贸的管理,这也可视为中国早期管理对外贸易制度的雏形。
孙竞昊:明清地方与国家视域中的“海洋”
中国商船承担了远洋运输任务。这些信息不仅反映了清初海上走私贸易的一般现象,而且作为众多类似案件中的一例,也透视出明清时代涉及海上活动的带有普遍性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思考当时的国家体制、政策与地方民间诉求在海外贸易、海上活动抑或海洋问题上的纠结。一、明初内陆帝国视域中的世界秩序与海禁政策...
理论动态|北京日报: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实际上,按照唯物史观,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不是以人的善良意志为转移的,它是现存客观矛盾的矛盾运动结果。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即西方力图通过贸易、金融规则的制定权,维护其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绝对优势,因而千方百计试图遏制打压中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全球南方...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采用“朝贡”方式,外国来的商品称为“贡”或“献”,中方交换出的商品则叫“赐”或“赏”。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等价的官方贸易行为,中国的“赐”远远大于海外的“贡”。《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期壁画描绘的丝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相当悠久:西汉时已设专门的外事机构"大鸿胪寺";唐朝始设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使";北宋时期就曾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法规《市舶法》和反走私法《漏舶法》等.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一直都是顺差,即史籍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