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建设有力推进——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2005年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入新时代,编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强调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格局逐步形成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各地区各部门也相继开始布局...
...现代化建设蓄势赋能”——全省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刘建勋表示,兰州市将以实施强科技行动为主题,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建设“创新兰州”,为加快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带动省域整体发展的火车头。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聚焦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聚焦重点学科建设、农林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探索有利于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商业模式,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十、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二十四)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传统行业改造...
关于杭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海外订单减少叠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二是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不稳,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依然偏弱,居民增收难度加大、消费意愿不强,人口红利衰减,部分行业和企业发展面临竞争加剧、成本提升的压力,短期刺激政策的边际效用有所递减;三...
科技引领,创新致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通过不断推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有效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
「改革创新」邵春堡:要担负社会责任和人类使命,始终把握新质生产...
在科技创新和突破的基础上,生产力要素发生奇迹性变化,孕育和产生新质生产力;新科技的产业化及其产业转型和升级,使新质生产力成为现实并开始创造价值的关键;因地制宜地引导新质生产力发展,将形成规模效应并扩大价值;新型生产关系反映和适应新质生产力,以其积极的反作用,校正和治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使生产力与生产...
关于四川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24 年计划...
2.积极提振消费扩大投资,内需对经济拉动作用充分发挥消费持续回暖向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出台促进消费“22条”等政策措施,实施“三品一创”提质扩容工程,培育“蜀里安逸”消费品牌,发放消费券超7亿元撬动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6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升至全国第5。支持成都建设国际消...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路径
科技创新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国曾经错失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赶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后,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两化”融合,为企业和地方发展提供了机会,成就了“中国制造”。当今各国都认识到科技革命的重要性,都想占据有利位置,借机促进发展。分析这轮科技革命的特点,我们能更深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人才优先。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的规模优势,将技术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倒逼的科技发展路径,强化企业在人工智能创新活动、技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技术成果商业化应用。还要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协同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