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一方面,庄子对于言说困境有着至深的体验,他深刻认识到语言的局限性与不确定性,明白“语言对道理的敞开与语言对道理的遮蔽是同时性的”(陈赟,第62页),语言具有载道、明道的中介性质,但如固执于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表象,就可能遮蔽道体的真实内容,妨碍世人由通向形上之道而进入生命存在的最高境界。因此,语言能否真实地...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第11期发布!何新《中华文明的天机》入选
作者细心钩稽书背后的历史,依据实物讲述名家的阅读和藏书故事,做“知识的考掘”,意在挖掘思想、观念、知识的脉络,实有思想层面深刻的意义。在写法上,本书采取“书话”的方式,不故作高深;着重事实的讲述,谨守实证的边界,不做理论的推阐。随书附入大量书影,可供读者参考和鉴赏。大学心读柳恩铭著暨南大学出版...
庄子最难懂最美妙的《秋水》篇,到底在说什么?
在《秋水》篇的前半段,庄子讲的是用一种无为的、顺其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如意或不如意。而假若我们能用万物齐一的观点去看待这个世界的话,那么我们就真的可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走向逍遥了。
庄子说“齐物”,说的究竟是什么
庄子还怕道理讲得不够明白,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论调以警醒世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这并不是什么相对主义,也不是“和稀泥”,庄子的意思是,人要超越个别的片面,跳脱出狭隘的一偏之见,能够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自然会等而齐观万事万物,顺应自...
《庄子》里的这些成语,说透了万千人生道理
6、大人无己——庄子·秋水一句话:超脱了常人物欲的人,是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的。众生皆为一体,容纳别人即是容纳自己。人与天道融合,接纳繁杂世俗而不心存芥蒂。7、得心应手——庄子·天道一句话:心里摸索到规律,做起来就自然顺手,技术纯熟,运用自如。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庄子如何与世俗处?
庄子有时被称为漆园吏(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至于庄子其人,我们其实不能从通常意义上来认识或理解庄子。历史中关于庄子的实证资料相当匮乏,司马迁是最早为庄子作传的人,但其中多是评论性表述,真正涉及庄子的事迹只有一件,楚国国君请他去做官被拒绝,这件事在《庄子》外篇的《秋水》和杂篇的《列御寇》中均有记载。这一情况是很特殊的...
论《庄子》文本的“童真”
表达上,日新其意,合乎自然之性分;精神上,游于天地,谦和以顺物。其中,寓言是庄子思想的主要载体,也是具有童真趣味的主要表征。????寓言就是借助比喻性故事说明深刻道理。这种形式本身就带有童真的特点。如《养生主》开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
“致意最在逍遥游”,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读庄子?
比如,庄子说过:“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知北游》);“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秋水》)——任何人都不可能全知全能,任何人的作用都是有限的,没有理由无限度地期求,无限度地追逐,无限度地攀比。这种人生的有限性,构成了知足、知止的内在根据。懂得了这一点,是否有望在现实生活中“多做些...
...庄学研究》第二届智库论坛暨安徽省庄子研究会第五次学术交流会
庄子作为中国历史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的写作风格尤其不同,“以厄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即使专家,在庄子研究中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是各持己见,看法不一。毕竟是两千多年战国时代的思想,要体悟到它的真实意义,还需要专家学者锲而不舍地不断研讨,给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来满足对庄学...
王蒙:庄子谈钱像小沈阳 古人思想与阿凡达一致
新京报:我有一个印象就是你解读这些经典的时候偏重于人生哲学,跟现实联系的一面。对于他们思想的价值,美学的意义等涉及较少,这个是你有意避开还是什么原因?王蒙:庄子的文学特色我涉及的很多,书里讲《秋水》那一章我主要是从文学特色来讲的。比如一个空船下来叮当乱撞,你不会生气,如果船上有一个人了你就会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