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1300年的科举制度,有哪些作用,是不是历史上最没用的制度?
另外,科举选拔杜绝了地方势力的壮大,异地为官的流官制度让他们无法建立稳固的私人势力,地方势力也不会获得发展的机会,间接的维护了大一统。
土司制度的历史作用
土司制度的历史地位、改土归流的历史作用,一直是土司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土司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适应了王朝国家的边疆治理和社会整合需求,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与实践,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治理与发展,是中华文明融合发展的鲜活体现。而改土归流作为土司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带动了边疆体制的变革,增强了政治统一性...
庆余年2:春闱时为何史阐立没有考中,看懂古代科举制度才知?
一是“童生试”,相当于现在的“入学考试”,通过了叫做秀才,只有成了秀才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而科举下面又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乡试,由于在八月举行、也叫“秋闱”。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一次考三场,每场考3天,所以光一个小小的乡试就得考九天。每次乡试考中后被统称为“举人”,第一名则为“解元”。第二级...
前科举时代的选官制度与文运兴替
科举是中国帝制时代最重要、也最行之有效的选官制度。自隋代创立以后,续为历朝沿用,直至二十世纪初废止,几未中断。文学的发展衍变与科举考试关系极为密切,相关材料也时时见诸各政书、文集、野史笔记等文献记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开始系统考察两者的关系,以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开其端,傅璇琮《唐代科...
古代科举制与现代高考:历史的对比和反思
从隋唐至清朝,科举制度经历了一千余年的发展,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众多士子的命运。如今,以高考为代表的现代考试制度,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比较这两个制度,并探讨其优劣之所在。首先,不可忽视的是两者背景和目标截然不同。古代科举制追求培养全面发展、有道德修养、政治能力及才学...
杨奎松|辛亥革命:什么意义上成功,什么意义上失败?
清朝维护自己合法性最重要的基础其实是科举制度(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由于有科举,中国大多数的农民,从地主到佃户,稍微有点条件,就尽可能培养自己的儿子去上学,想办法挤进读书人的行列,改变孩子也改变家人的地位身份。中国向来不是一个阶级关系分明的社会,就是因为科举在起作用。很多古代的大官,也是穷苦出身,这个制度不仅使各种各样...
洪秀全四次科举皆落榜,看完他的书法,就知道他为啥秀才都考不上
五、洪秀全与科举制度的历史启示洪秀全的一生,从科举落第到太平天国领袖,深刻地反映了科举制度在晚清时期的局限性和社会矛盾。这段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值得深入探讨。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在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到了清朝末年,这一制度已经显现出诸多弊端。
科举最后一次考试结束120周年,来看看科举制是怎样完结的
1905年,在中国已经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也十分重大。描述科举制完结的过程和线索,不仅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脚步,对于古老的科举制本身的研究也可能是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金滢坤:唐代上书、献策与选举制度的关系考察
但多数“上书拜官”还是起到了“匡正补过,裨于政理”的作用,并弥补了唐代科举考试、铨选制度的不足,选拔了“诗骨”陈子昂、“诗圣”杜甫等伟大诗人,以及马周、房琯、刘晏、李泌、贾耽等著名宰相,将其纳入唐代文官体系,不得不说其厥功至伟。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
历史上的今天学部设立,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在中国消失
清朝设立学部,标志我国历史上,自605年隋朝隋文帝首创,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结束,也标志着近代教育的正式开始。科举放榜海外留学的开始1906年8月7日,清政府学部统计,中国留日学生已还13000余人,其中习速成者最多。学部通电各省停派赴日速成学生,并命迅即推广各项学堂。26日,学部奏准嗣后京外派遣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