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迪律师说法:浅谈疑罪从无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法治社会的基石之一,关乎人权保障、司法公正和法治信念的维护。以下从几个方面论述疑罪从无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1、人权保障的核心疑罪从无原则是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享有无罪推定的权利,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其有罪,否则应视为无罪。这...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及司法适用
中国法中的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及适用分歧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与长期司法实践蕴含、体现了该原则。其一,该原则与中国法律传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联系紧密。《尚书》中有言:“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其二,该原则是中国现代司法实践中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其三,无罪推定原则的引入发挥了积极影响。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在我国...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的具体适用
然而,后两种存疑情形均适用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但第一种情形不适用,是否意味着该原则在此类案件中的适用不具有普遍性,这是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即使共同正犯对犯罪结果承担共同的犯罪既遂责任,在定罪问题上不适用有利被告原则,但具体因果关系不清楚这一情节对量刑亦有影响,尤其可能影响死刑适用。而且,即使是前述案例...
大咖说 | 陈卫东:刑诉法修改的重点问题
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凡未经人民法院确定有罪,任何人都不得被确定为有罪,其享有的各项权利均不得被限制或剥夺。强制措施针对的是未被法院确定有罪的人,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同时,强制措施是基本权干预行为,一旦适用错误,势必侵害公民的宪法权利。在国际社会,强制措施的适用状况长期以来俨然成为观察一国刑事司法文明程序...
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
第一个原则——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也应当是检察官履行刑事指控职责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内容很多,其中就有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疑罪从无原则”,我把它作为分析的对象。1996年修改刑诉法时就确定了疑罪从无原则。当时有争议或者说引起大家讨论的问题是,既缺乏确实、充分的证据...
周芷妍|数字时代法官预判确定性与认知偏差控制
数字时代由于智能化裁判自动预测的广泛应用以及由于锚定效应、隧道视野、重申效果等认知捷径的存在,加之想象、性格、压力等心理因素“推波助澜”,法官在预判中可能不自觉产生认知偏差(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如果没有实质化的庭审对偏差进行检验修正,则将导致与无罪推定原则、审判独立原则、庭审实质化要求等诉讼理念相冲突的后果。因此,需要...
【学术研究】政治与法律 | 刘婉婷:我国被羁押人通信权制度困境与...
在无罪推定原则的框架下,保障被羁押人的宪法权利与保证一般公民的基本权利原则上并无不同,因被羁押人与外界的物理隔离,只有通过与辩护人的接见并且不受干预的自由沟通,方能保证其行使防御权。保障被法律推定无罪之人的各项基本权利,不随意限制其基本权利行使,不论该被追诉人是否被限制人身自由。
大咖说 | 孙远:法律要件分类说与刑事证明责任分配——兼与龙宗智...
它与实际举证行为本无关系。而且我国刑事诉讼采行职权调查原则,即使被告人须就某些事实承担客观证明责任,其也无须亲自践行这一责任。因此,在考虑客观证明责任分配时,被告人之实际举证能力无须作为一项主要的考虑因素。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目前我国法学理论上有将无罪推定原则意识形态化的倾向,似乎主张被告人就某一...
正当防卫若干司法规则的确立与证明责任的界定(下)| 至正-法律研究
根据该原则,在法院判决被告人有罪之前,任何人都处于无罪的状态,而公诉方要想推翻这一推定,就必须承担证明责任,并且必须达到最高的证明标准;被告人受无罪推定原则的保护,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因此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由检察机关承担是通常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存在着证明责任转移的情形。证明...
中国版OJ辛普森案,朱令案暨疑罪从无
由于朱令的物品两次离奇被盗,尤其是第二次在公安已经封存后仍然丢失,朱令中毒案的所有实物证据已经全部灭失。无罪推定的话,犯罪嫌疑人自己(已认罪)的口供要是翻掉,如果没有实物,或者说没有其他的证据那就没有任何办法。后续2007年7月20日,O·J·辛普森因持枪抢劫获刑33年入狱,在内华达州监狱服刑,2017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