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青年倒贴支教山村,拒绝采访拒绝入选感动中国,却被流言逼退
2004年,卢安克曾在一次意外中与死神擦肩。当回村的车辆从坡上翻滚下来时,有人当场死亡,而卢安克的脊椎被挤压了三厘米。尽管有人劝他离开,但卢安克却认为自己的命运从那一刻起与这个村子和孩子们紧密相连。他的善举很快传遍全国,被称为广西的“洋雷锋”。虽然有记者想采访他,但卢安克都一一拒绝。2006年,他...
纪实德国小伙在广西支教十年,拒绝提名感动中国,因舆论被迫离开
那场不小的车祸使得当地报纸报道的时候便提及了卢安克的名字。众人追根溯源,终于意识到了卢安克是一个怎样的存在。2006年,央视的记者也了解到了这一伟大的人物,他们找到了卢安克并且采访了他。卢安克平淡地接受了采访,可当对方邀请他站在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领奖台上时,卢安克却皱着眉头,摆摆手:“我不是为中国奉献...
德国小伙无偿支教15年,拒绝荣誉却遭质疑,最终被迫离开中国
越来越多的记者涌入卢安克位于云南山区的小学,进行采访、拍摄和跟踪报道。学校里原本简单质朴的生活被严重打乱,孩子们的学习受到影响。卢安克不得不经常躲藏起来,避开记者的镜头。他多次恳请媒体暂时离开,却很难奏效。随后,一些网友开始质疑卢安克的动机。他们认为一个外国人无偿支教如此之久,肯定存在其他目的。...
回顾德国小伙在农村支教十年,拒绝提名“感动中国”,因舆论离开
2009年,一名记者找到卢安克,要为他拍摄报道,并推荐他成为“感动中国人物”。记者的到来打破了卢安克平静的生活,也使他在中国的时间进入了倒计时。因舆论无奈离开卢安克谢绝了记者的采访并且请求对方不要对自己进行提名,他并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也不想“感动中国”,在他看来是自己被中国和这些孩子...
让柴静惭愧至极的那个德国男人,十年后还是走了
今天想跟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卢安克。这个在中国乡村支教10年,不求回报、不带任何目的的德国教师。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他,是在柴静的《看见》专访里。在采访的过程中,柴静说:“在他面前,我感到惭愧至极,这是以前采访从来没有过的感受……”确实,他无欲无求,活得超脱。
一个德国人坚持了十年的“中国梦”
▲卢安克接受采访1968年,卢安克出生于德国汉堡,中学毕业后,四处浪迹,做过帆船厂工人、帆船教练、当过兵,后来进入汉堡美术学院进修工业设计(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卢安克最初来中国是简单旅行而已,然后卢安克发现自己喜欢跟中国的学生在一起,并且在他的内心,有着一个关于教育的乌托邦式梦想。
以一人之力
没料到,我是在医院的病房里采访卢安克的。采访定在下午两点。中午接到电话,说卢安克转氨酶1900,人已住院。这时再采访他合适吗?他还有心思接受采访吗?“没问题。”通知我的是《中国大学生》杂志的记者蒙令华,他说,“你跟他接触后就会发现,他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看成是锻炼的机会。”...
那个被认为“打了中国教育耳光”的德国人“卢安克”到底去哪了?
卢安克2009年12月,央视柴静专访卢安克2012年10月28日,当柴静赶往深山第二次采访的节目,《告别卢安克》在央视播出后,他就逐渐淡出了媒体和大众的视线……这些年来,虽然媒体再没他的确切消息,但关于他的事迹依然被广泛传播,尤其是他对乡村孩子所做的教育研究,...
德国老师在广西深山支教10年:婉拒采访害怕感动中国,后来怎样了
2006年,卢安克的事迹被曝光,他成为了“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这让他紧张不已,他立即写信表明自己不想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因为是中国感动了他,所以他才遵从本心留下来做这些事,他不希望过多受到外界的打扰。但是从那之后,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2009年柴静前去采访他之后,更多媒体开始前去报道他的生活,更加...
德国人卢安克在广西大山里义务支教13年
卢安克只接受当地学校给予的免费食宿安排,但不要工资。他的开销是由父母给的,每年4800元人民币,其中22%用于复印资料寄给别人,40%用于捐款,38%学生和他个人用。希望公众和媒体不要打扰他在广西山村义务支教十多年,躲记者成为卢安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当有记者来采访,他就会远远地躲到学生家里,等记者走了,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