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不会忘记——追记扎根玛曲草原56年的好“曼巴”王万青
“老先生必将被千千万万草原儿女所怀念,他的名字也将铭刻在高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玛曲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李基全说,作为一个地道的上海人,王万青放弃大城市优厚的条件和待遇,把一生奉献给高原医疗卫生事业,是全县人民身边可敬可学的榜样,“我们要在全县医疗卫生行业掀起学习王万青可贵精神的热潮,更要通过他的感人事...
回家——追记阿万仓草原上的好“曼巴”王万青
只有两位医生和两名工作人员,而阿万仓的面积超过1500平方公里,近乎上海的1/4。即便有心理准备,王万青仍不敢相信,卫生所只有两间借的土坯房,最大的医疗器械是一个血压计,加上体温计和听诊器,这“三大件”是卫生所的全部家当。
送别!好“曼巴”王万青逝世
这时,王万青举起了手:“我去”毕业生记录卡上记录了王万青的毕业去向: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中心卫生院。王万青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玛曲县阿万仓乡卫生院工作阿万仓乡面积超过1500平方公里近乎上海的四分之一而乡卫生院算上他仅有两名医生两间土坯房、一个血压计、一个听诊器就是行医的全部家...
草原“好曼巴”王万青逝世:享年80岁,曾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王万青,男,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王万青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第七届“中国医师奖”。2010年,王万青入选“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并于2012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1968年,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
草原“好曼巴”王万青逝世
王万青对儿子说。然而,王团胜却反过来做父亲的工作:“我们都属于玛曲草原。”王团胜从兰州回到了玛曲,也没有离开。如今的玛曲草原,现代化的医疗条件已经覆盖每一位牧民。王万青对此很欣慰。但他闲不住:“我还是可以做一些工作,整理一下资料留给后人。”王万青与王团胜在家中聊天(新华社记者马莎摄)采访返程途中...
魂归玛曲,草原永远记得他的“医”往情深
这时,王万青举起了手:“我去”▲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生记录卡,记录了王万青的毕业去向: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中心卫生院从黄浦江畔一路向西王万青抵达玛曲县阿万仓乡卫生院破旧的土坯房、缺医少药的环境简陋到几乎为零的医疗设备、语言沟通障碍……...
【甘快看】草原“曼巴”走了,他曾用一份坚持感动中国
2010年7月,《甘肃日报》记者在甘南州玛曲县阿万仓草原牧民帐篷采访王万青(左二)。那时,当地交通十分落后,从兰州到阿万仓有近5天路程,王万青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草原。他身盖牛羊皮,耳闻藏獒嚎,乐观称为“草原行医交响乐”。第一次骑马出诊途中,马突然受惊,王万青从马背摔下来,右胳膊脱臼...
【甘快看】魂归玛曲,草原永远记得他的“医”往情深
这时,王万青举起了手:“我去”▲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生记录卡,记录了王万青的毕业去向: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中心卫生院从黄浦江畔一路向西王万青抵达玛曲县阿万仓乡卫生院破旧的土坯房、缺医少药的环境简陋到几乎为零的医疗设备、语言沟通障碍……...
【记者关注】“曼巴”夫妇的草原爱情(组图)
这个年轻人就是王万青,那年他24岁。一年前,他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时,在志愿书上写下了一句话: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目的地: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或肃北蒙古族自治县。1968年底,他来到甘南。半年时间的集中培训结束后,甘南州委为了照顾这些从外地来的大学生,决定让他们去甘南条件最好的迭部农区工作。
王万青:我的归宿在甘南玛曲草原
王万青为藏族同胞看病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是一个践行信念的艰难历程!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生王万青扎根甘南玛曲草原42载,为牧区群众祛除病痛,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原曼巴-曼巴是藏语医生的意思”。他的故事正在流传,从甘南草原到黄浦江畔,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