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翰林院组织架构图
修撰主要负责修实录,记录皇帝的言行,讲解经史,还要写典礼的文稿。检讨主要负责修国史,就是写国家的历史。而编修则更多地负责起草诏书和处理机密文件,为王朝的政务提供支持。最后来说下庶吉士群体,他们主要由科举考试中选拔出的具有潜质的进士担任,类似于今天的企业管培生。在任期间,他们有机会参加“转正”考核,每...
《清实录》、《起居注》关于清代乐陵资政大夫史评的详细记载
史评,1778-1837年,乐陵人,1808年二甲进士十九名改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累升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相当于正部长),特别与族兄史谱同朝为官,1810年同为乡试主考官,史谱典广东乡试,史评典四川乡试,1833年同为詹事府詹事(史谱正詹,史评少詹),1834年同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衔,京城上内都以为盛事,各赋诗纪恩。
人文篇_六安市人民政府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中举,次年中进士,旋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陕甘学政、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文渊阁直学龄前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兵户吏等部尚书。不仅勤于政事,还长于文墨。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宣宗实录》馆稿本副总裁。咸丰六年(1856年)《实录》告成,赏加太子太保衔。咸丰十年,英法联军...
泉州古城人杰地灵 历史名人比邻而居 一条小巷60年间出了三翰林
同治二年(1863年),清穆宗开登极恩科,龚显曾中二甲进士,与张之洞等人同榜,后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同治七年(1868年),学习期满考试优等,龚显曾留充翰林院编修,协修国史。在后来陈棨仁为龚显曾所撰墓志铭中这样写道:“君(指龚显曾)年力方瞻,才又高,倾橐购书数万帙,枕葄寝馈,学益进。交游皆...
一条小巷60年间出了三翰林 - 泉州晚报数字报
同治二年(1863年),清穆宗开登极恩科,龚显曾中二甲进士,与张之洞等人同榜,后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同治七年(1868年),学习期满考试优等,龚显曾留充翰林院编修,协修国史。在后来陈棨仁为龚显曾所撰墓志铭中这样写道:“君(指龚显曾)年力方瞻,才又高,倾橐购书数万帙,枕葄寝馈,学益进。交游皆一时英隽,名...
老子一定要上岸|进士|地方官员|大学士|翰林院|吉士|散馆_网易订阅
当然,庶吉士的这条路并不好走(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依照惯例,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后,在三年时间内,除了要上好每一节“馆课”外,还得定期参加“馆试”及“阁试”。馆试有点像今天大学里的随堂小测,由庶吉士教习出题,一般不计入期末考核。阁试则需要庶吉士们赴内阁参加统考,考试成绩将直接记入档案,作为三年期散馆后官员任职的一个考...
邹长清: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是怎样的?
庶吉士一般在馆培养三年,遇恩科则提前散馆授职。从严格意义上讲,庶吉士在散馆前还不是官员,也不需要京察。乾隆三十六年四月丁亥,“吏部带领京察保送一等之翰林院编修曹仁虎等五十一员……引见,得旨:曹仁虎、沈士骏……俱准其一等加一级,庶吉士吴寿昌尚未授职,不必入京察,著为令”。
文史丨翰林院为何成为大明官员进步的快车道?
庶吉士是在新科进士中优中选优。严格来说,庶吉士还不是翰林,但确实已经进入快车道,等到三年深造分配,最优秀的留在翰林院,二甲进士为编修、三甲进士为检讨(一甲的三名进士在最初就会获得翰林院修撰、编修,相当于有三年的优势),其他人则担任给事中、御史,比起三年前下地方和赴六部的不可同日而语,史载“与常调...
寻城记|磁器口翰林院 另一半的故事
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清代沿用明制,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据百度...
庶吉士制度——明代内阁大臣的摇篮
一般来说学习优秀的庶吉士就会直接授予翰林院检讨、编修之类的官职,次一等就是给事中和御史,都是当时上升空间极大的官职。但也有少部分庶吉士放出为主事,而庶吉士大多不愿意担任主事,因为主事作为六部下属机构的领导人,并没有翰林院,科道言官之类的清流地位尊崇,所以很少有庶吉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