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琬容|19世纪比利时汉学家哈雷兹的汉、满《易经》翻译
二是比利时汉学家哈雷兹在1889年依据汉文《易经》翻译的法文译本和1897年依据满文版本翻译的法文译本。哈雷兹(CharlesdeHarlez,1832-1899)哈雷兹(CharlesdeHarlez,1832-1899)[3]是19世纪比利时汉学的代表人物,1861年被任命为牧师,在神学院工作,1871年起担任鲁汶大学东方学系教授,1899年成为比利时王家学院...
《周易》的全球智慧传播:策略、挑战与机遇
因此,需要加强对《周易》的翻译和阐释工作,推出多语种译本和注释本,降低语言障碍。同时,注重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翻译人才和阐释专家,提高翻译质量和阐释水平,确保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现代科技的双刃剑效应现代科技手段虽然为《周易》的全球传播提供了便捷途径,但也带来了信息泛滥、真伪难辨等问题。互...
在真理与逻辑之间——严复译词与日本译词的比较
此译,乃严复所见最初“逻辑”译本,因其仅限于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尚未涉猎培根的归纳法,故言其“不足与本学之深广相副”。其时,欧洲科学转型,其底层逻辑,已从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转向培根《新工具》,此一转型,转到中国,就是从李之藻译《名理探》转向严复译《穆勒名学》,来补上从亚里士多德到培根的这一课。
西方易学研究发展的四个阶段 | 张丽丽
即便卫匡国译本的出版时间更早,但柏应理的译注更加的详尽且在法语地区的影响也更深远。柏氏对六十四卦的卦名逐一进行标注,该注疏方式影响了后来以白晋为代表的“索隐派”。就传播地域而言,柏应理是推动《易经》在法语语系传播的第一人。三是论证的严谨考量。例如,张西平提出曾德昭是比卫匡国和柏应理更早的传播者,但是...
世界读书日推荐书单:金庸读的书和写的书
我比较喜欢西方十八九世纪的浪漫派小说,像大仲马、司各特、斯蒂文生、雨果。这派作品写得有热情、淋漓尽致,不够含蓄,年龄大了会觉得有点肤浅。后来我就转向读希腊悲剧,读狄更斯的小说。俄罗斯作家中,我喜欢屠格涅夫,读的是陆蠡、丽尼的译本。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是后来到香港才读的。”(...
汤用彤:魏晋思想的发展
他们本出于礼教家庭,早读儒书,所推崇而且常研习的经典是《周易》、《老子》(www.e993.com)2024年11月12日。后派则彻底反对“名教”,思想比较显着浪漫的色彩,完全表现一种《庄子》学的精神,其立言行事像阮籍、嵇康等人可为好例。西晋元康年间(291—299),“激烈派”在社会各方面发生较大的影响,流为风尚,以后一般人多痛心那批“效颦狂生”的...
一周文化讲座|为什么读哲学,为什么是海德格尔
福柯1970年在他的书评《哲学剧场》开篇就指出他要评价的两部“伟大著作”——德勒兹的《差异与重复》和《意义的逻辑》,并且大胆预言:“也许有一天,这个世纪将是德勒兹的世纪。”伴随《意义的逻辑》中译本的出版,本次活动将邀请董树宝(本书译者)、姜宇辉和李洋三位学者展开对话,以“《意义的逻辑》:从爱丽丝到斯多亚...
高分!10本哲学入门书
陈鼓应先生注译《周易今注今译》,参考和征引了帛书《周易》,另外也从易学史、思想史、出土简帛资料以及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对《周易》经、传作出注译。9.《老子今注今译》一部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初学者的常备参考书深入研究者的经典指南
东西问丨郎宝如:为何说《周易》是中国文化长城的第一块城砖?
如果能有一部可靠的外文译本供西方读者阅读,让他们对《周易》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许会成为西方人认识中华文明的一部经典作品。双鉴楼本《周易正义》。李南轩摄中新社记者:今天该如何去读《周易》?如何做好国际传播?郎宝如:今天读《周易》绝不是为了占筮吉凶悔吝,预测未来的命运,而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这本研习《周易》的一座宝藏好书
六、笔者把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周易〉与中国精神》一文附在了书后。这是荣格为《周易》英译本写的序言,标题取自这篇序言的日译本。荣格一边写序一边占问英国读者能否接受《周易》,自己在写这篇序言时处于怎样的境况,并详细讲解卦爻辞的寓意,从而以大心理学家的敏感,深刻地揭示了《周易》中蕴藏的中国精神、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