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祠堂引领新风尚
紫泽前溪王氏祠堂紫泽前溪王氏祠堂是始祖王迟公于1450年左右所建,1890年翻建,经多次修缮现为五厢房两护厝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128平方米,建筑面积760.8平方米。2021年在第16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上被授予“文明祠堂奖”。该祠堂于今年7月1日挂牌为紫泽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积极配合社区和镇司法部门,协调和化解本族...
《解放日报》创刊筹备地,为何会在这个江南村庄的祠堂里?
位于丹阳市荆林村原王氏祠堂内的“解放日报社旧址”。李楚悦摄入夜,荆林村王氏祠堂的窗户透着微弱的灯光,新闻大队的成员们依然在写字、看报纸,睡得很晚。那段时间里,新闻大队成员确定了编辑部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名单,定下了《解放日报》的办报方针、内容、版式等。《解放日报》创刊号上3000余字的发刊词《...
文化中国行丨从云龙坊到王氏虚堂
牌坊下有一对狮鼓门墩石,其造型精致奇特,两侧浮雕工艺绝伦。祠堂为三开间,每个开间门上均挂有牌匾。正大门上有一“三槐世家”牌匾,其中传说与苏轼有关,令人惊叹。牌坊与王氏祠堂相连。迈步而入,但见王氏祠堂内厅堂广阔、壮观。门厅上建有戏台,戏台前后台间板上有一幅古画,取材于神话典故“老君献寿”。古画两边...
琅琊王氏骨子里的“孝”训,王氏后人必须谨记!
“这是我们琅琊王氏的宗祠,从古代到现在,就像门前的这条孝河,琅琊王氏的家族文化源远流长。”这位髯鬓花白、弯腰弓背的老人,话里话外透露着一股自豪。王东山是琅琊王氏后裔的第五十代,他每天吃过早饭都会到孝友祠门口坐一上午,与村里的王氏后人们聊一聊家谱里的故事。中华书局出版的《世说新语》一书曾附...
楹联里的湖南(56)丨衡阳王氏宗祠这副联,讲的是“书香浸润”,道的...
“衡阳第一家”,湖南四大名祠之一,衡阳市楹联文化之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渔溪王氏宗祠有着诸多叫得出来的“头衔”。这座始建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历经千年岁月仍保存较为完好的古祠堂,在新时代焕发出了传承和延续文化与精神的生机。正如悬挂于祠堂正门衍堂立柱上的对联:子姓星繁,百里奎光聚处;...
崇贤里王氏宗祠:见证历史变迁 讲好红色故事
王春明介绍说,正厅中堂原挂有牌匾“严礼堂”,族谱中记载了当地王氏一族来源于山东琅琊,与南京乌衣巷中的王家也很有渊源(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第三进则是寝堂。作为镇江地区年代古老、保存较好、规格较高的祠堂之一,王氏宗祠是研究镇江地区明清宗祠建筑、砖木雕刻艺术和民俗文化、人口迁移的重要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曲靖文物志(十二)
波漠村王氏祠堂位于陆良县大莫古镇波漠村157号。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由门楼、东西厢房、正房组成一个三合院,占地面积249.84平方米。正房,3开间,通面阔10米、进深6米。东西厢房各为2开间,通面阔7米、进深4米。正房后墙壁上镶嵌有王氏家谱碑2通,碑文记载了波漠村王氏家族的渊源。
山阴村:王羲之后人繁衍生息1600多年
南宋淳熙年间,王徽之的第21代孙朝奉郎王五四,因得罪权贵,举家从浙江山阴县回迁至曹村,还将村名改为山阴村,一直沿用到现在。自此王氏后人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600多年。如今的山阴村是典型的江南村庄模样,青砖白墙黑瓦,村口的墙上临摹着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村里还有许多古井。位于村庄中心的王氏祠堂,展示着王氏家族千...
千年孝义文化传承,临沂孝友祠的前世今生
对于王氏家族千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蕴含人生处世的家训,身为王览51世后人的王友礼早就烂熟于心。一年前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王友礼不再前往守祠,但偶尔骑车来祠里看看,成为了这位九旬老人新的习惯。几经兴废的孝友祠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祠堂”一名最早出现于汉代,是汉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除了“...
悠悠两百年的历史与乡愁——走访石桥王氏祠堂,探寻那些陈年往事
明末清初,康王庙王氏族人王光宗为石桥镇团练首领,定居于今石桥镇朱村,朱村王氏由此开枝散叶,朱村一支族人在家谱上,尊王光宗为一世祖。道光年间,后人们为了纪念王光宗,在朱村修建了王氏家祠。建成后的祠堂,有正屋三间,坐北朝南,正屋旁各有耳房,青龙白虎位还有厢房,成为周边王氏祈福祭祖的场所,香火鼎盛了1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