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文化传承与发展调研报告
周敦颐(1017—1073),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家旁有濂溪一水,晚年居庐山,因怀念故土而将住所的溪水命名为濂溪,将其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上承孔孟下启程朱,由其开创的理学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新高度,故而被誉为“理学鼻祖”。周敦颐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华文化具有...
吾道南来|文脉长沙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归隐庐山莲花峰下的周敦颐看到溪流两旁的景致如同家乡一样隽美,便将书堂旁的溪水命名为“濂溪”。惊才风逸、舂容大雅的周敦颐常常坐在亲手挖的莲池畔,边欣赏清幽玉洁的莲花,边思念故乡那潺潺的濂溪……能在远离尘嚣、清浅幽渺的溪水旁专心修道研学,矢志不渝地追逐内心的静谧和清澄,着实让人钦慕...
宋城通讯 | 枕水望山格局 理学书院滥觞——江西九江历史文化保护...
宋嘉祐六年(1061年),周敦颐任虔州(今赣州)通判,路过江州,爱庐山之胜,在北麓莲花峰下建筑书堂,堂前有溪,他用家乡道州的濂溪命名这条溪水,书堂因名“濂溪书堂”。熙宁四年(1071年)至五年,周敦颐任南康(今九江市庐山市)知军,在濂溪书堂潜心讲学著述,卸任后继续隐居此处,并迁母墓于庐山北麓栗树岭。周敦颐病逝后...
江西历史地理文化专栏|宋代江西书院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而位于江州的濂溪书院则是周敦颐“过浔阳,爱庐山之胜,因麓有溪,取道州故里之名,号其溪曰濂溪,著堂于上。”之后“嘉定间,中军守赵崇献即其堂左筑学舌二十六楹,”建立了濂溪书院,也就是说江州的濂溪书院是在庐山附近。虽然江州的濂溪书院是由后来的中军守赵崇献建立的,但是和周敦颐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周敦颐...
写出名篇《爱莲说》的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
周敦颐56岁因病辞官退休后无积蓄,没有回乡盘缠,在江西教书维生,学生交不起学费,他夫妻熬粥与学生同食充饥。次年病逝于庐山濂溪书堂。他的所作所为即使在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一身正气立天地,两袖清风鉴古今”,周敦颐被誉为“千秋廉吏”,既是历代清官追求的标杆,也是当代干部学习的楷模。
12位大家12篇古文:每篇皆是冠绝古今的经典佳作!你更喜欢哪篇?
人生结局:57岁时病死于庐山濂溪书堂(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守拙则风清 风清则气正——周敦颐《拙赋》的清流理想
23岁出仕洪州分宁县主簿,30岁首次回湖南升任郴县县令,50岁重回湖南赴任永州通判,56岁致仕知南康军任上,57岁病逝于庐山濂溪书堂。为官33载,“不卑小官,职思其忧”,辗转江西、湖南、重庆、广东四地,办学兴教,拙政清廉,所到之处均有口皆碑。传世大著有《拙赋》、《爱莲说》等,后人编有《周子全书》。
理学文化_理学文化_永州政府网
他不求升官发财,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把微薄的收入投到建校兴学上,亲手创了四家书院,即修水濂山书院、芦溪宗濂书院、鱼峰山郴县书堂和庐山濂溪书堂。而且办、教结合,既是学校析创办者,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他的讲授极富启发性,有着神奇的魅力,常令学徒为之倾倒。程颢十五六岁时听了他的课,即下定决心放弃...
朱虹:十论江西文化
周敦颐长期在江西为官,晚年寓居九江,其学术流传自庐山濂溪而始。南宋朱熹依时而进,集历代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成为宋以后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鹅湖之辩,陆九渊与朱熹二分天下,挺立卓越。元代吴澄是一思想大家。而明代江西思想学术之盛,人物之多,更超越宋代。明初吴与弼...
理学鼻祖:周敦颐
嘉祐六年(1061年),迁国子监博士,通判虔州。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移任永州通判。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转虞部郎中,擢提点广南西路刑狱,次年移知南康军。熙宁五年(1072年)定居于庐山濂溪书堂,次年六月病死于此,终年57岁。纵观周敦颐的政治生涯,其官阶并不显达,始终是地方官吏,如主簿、县令、州判官、知州军等...